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书讯书评正文
 

鲁迅是谁——说说鲁迅的另一面(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发布时间:2008-11-25  作者:唐爱军   编辑:accliu

阅读:5003  打印   RSS 字号:||
  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了解鲁迅么?我们了解多少?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以及他本人。在当今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鲁迅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是该追究他的文化精神,还是追究他的生活轶事,还是以追究生活轶事的方式来否定他的文化精神?!或者,从各种角度来证明他是有缺陷的,正如说一个美女也要大小便,所以她根本不是美女,或者说一颗苹果,它所生长的果树曾经被农夫浇灌过大粪,所以这颗苹果一定是臭的!从而否定他的伟大。但他们是不是忘记了,鲁迅先生是以他的文章中所透射的文化精神彰显他的伟大的人——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所要否定的到底是什么?!

《鲁迅是谁?---by陈丹青》()一文中指出:“鲁迅话题”不能只谈鲁迅。只谈鲁迅,将会加深他的孤立,使这孤立更精致,更难以把握,“鲁迅研究”本该是文化研究,然而我们时代货真价实的文化在哪里,拿什么去研究鲁迅——当海涅对歌德微妙地不敬、庞德改动艾略特的诗章、巴特评析纪德的文体、纪德发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博尔赫斯偏爱叔本华的哲学、昆德拉分析贝多芬的乐谱,他们不必顾虑种族与时空的阻隔,因为他们当然地属于同一的、有效的欧洲人文大统,不曾迷失于历史谎言,更不会在历史断层的深隙中,坐井观天;当以赛亚?柏林大范围质疑启蒙遗产,并居然从康德的线索中清理出民族主义信号时,他是在挽救并丰富前辈的学说,而他纵横检视古希腊迄今的思想遗产,乃基于对西方文化版图足够的资格与确信。我们有这样牢靠的资格与确信吗?

所以,陈丹青演讲的最后说:最近我收到几家媒体关于鲁迅的问题,重复道: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鲁迅?我的回答是:一,不必勉强。当年《呐喊》《彷徨》再版时,鲁迅就不愿意,说不要用他阴暗的念头影响小孩子。二,七十年来的历史剧情是我们解读鲁迅的珍贵资源,因为他的光焰需要我们世代作有效的映衬。换句话说,第三,鲁迅早将自己烧毁了,他的价值可能照亮的,应该是我们——我们愿意被照亮吗?回到这篇讲稿的题目:“鲁迅是谁?”我愿去掉“鲁迅”两个字,改成“我们”。

问题似乎有所改变,诘问鲁迅是谁的话题变为我们是谁?实际上在上个实际末的1998年前后,就已经有人发出“鲁迅是谁”的诘问,对此钱理群先生撰文谈了自己的观点《鲁迅是谁:世纪末的回答读<鲁迅新画像>》(可见),其中说道:这使我想起了为鲁迅“画像”的著名艺术家裘沙、王伟君夫妇说的话:他(她)们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对一切都“绝望”了的时候,才接近(读懂)了鲁迅,发现了鲁迅这一“绝望中的惟一的希望”的。这大概是代表了从五四开始到五十年代这几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有的人的醒悟恐怕还要更晚。而年轻一代却是经历了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的“大绝望”以后,才开始发现了鲁迅的。鲁迅早就这样表白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思想:“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惟有我们通过自己的刻骨铭心的体验,达到了这样的体认,我们才会明白“鲁迅是谁”,才会懂得鲁迅对我们个人与民族、人类的价值。因此,我们对鲁迅的认识与对自我(个体的自由生命)的确认是同步的;或者说,对鲁迅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先要经历一次自我精神的解放,当我们打破了一个个的蒙蔽我们自己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文化的“神话”(虚幻的“希望”),我们就一步步地接近了鲁迅。这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拯救。鲁迅早就说过:“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当我们真的从“瞒与骗”的大泽里走了出来,我们每一个个体精神得救了,我们民族精神也有望了。

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真实地比较开明,允许发散并可以自由地接受众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不同声音。但这样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有自己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以便搞清自己究竟有没有明白自己所看到、听到的文字、话语、内容、背景和事实的区别,并能判断出这些东西与自己所珍视和应该珍视的财富的关系。最不济,我们是否可以如某人所说:作为平常人,既不能一看到美女就马上联想到床,也不必赶紧去联想一副骷髅,甚至不必去想她也是要吃饭穿衣大小便的,你就简单地去欣赏她的美——正如面对春天里阳光下的一朵花,你还要怎样?!

所以,我说的鲁迅的另一面,其实就是我们心目中所看到的鲁迅。这一点,你怎么看呢?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鲁迅 的新闻 关于 鲁迅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