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四百万人的武林大会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08-12-12  作者:王凯   编辑:zlcx

阅读:2243  打印   RSS 字号:||

举行于18年前的首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含义,直到如今仍令人回味无穷。背景:大宣传、大鼓动推会计上前台

前些天,浙江衢州财政干部徐德清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篇回忆自己参加首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文章,还贴上了自己的获奖证书。1989年的他还是一名年轻的财政干部,因为对会计工作的热爱,参加了当年的大赛。

1989年,还只是财政部会计司普通干部的应唯,代表中央机关参加了首届会计知识大赛。现在已是会计司副司长的她,回忆起18年前的这段经历,脸上笑容灿烂,仿佛回到了青春激扬的岁月。

当年,年轻的参赛者们忘情于那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知识大赛,却未必知晓其因何而生。“这是将会计工作由幕后推向前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大宣传、大鼓动。”时任中国会计学会专职副秘书长的丁平准这样评价,他是那次大赛的实际运作者。1989年初,财政部顾问、老部长谢明和副部长刘仲藜决定——举办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初赛:400万人的“全国大比武”

在这次比赛开始前,我国到底有多少会计人员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大赛主办方中国会计学会在全国进行会计人员普查后得出,县以上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有约400万会计人员。比赛开始后,这400万会计人几乎全部参加,甚至还有不少热爱会计的非会计人员也参与了进来。

大赛分为两个赛程,第一赛程是全国范围的笔试。初试是铺天盖地式的,除了中国会计学会通过全国财政系统发放笔试试卷外,全国各地的主要报刊、杂志也刊登试题。

“我当时就是从报纸上剪下的试题。”徐德清回忆说,初试试题是80多道选择题,内容涵盖了会计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还包括法律和税务方面的内容。

阅卷:数百万试题逼出“高科技”

全国笔试开始后,数百万份初试试卷如雪片般涌向中国会计学会,如何阅卷成了大难题。

人工阅卷根本难以胜任,而当时电脑还是稀罕物件,一般单位根本没有。中国会计学会只得向军队“求援”,委托北京军区司令部试验站使用军用电脑配合人工阅卷,这也成了一大创举。

在总共三十多天的评卷时间里,最多一天能收到几十万份试卷,参与分捡的工作人员很多天得不到休息。评卷组的同志也很辛苦,忙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要看几千份试卷。

即便是这样,“一汽车一汽车,一麻袋一麻袋”的试题竟让北京军区也顶不住了,大赛主办方只得又向天津一所大学的电脑研究中心求助,这才勉强完成了阅卷。

选拔:“省长挂帅”封闭集训

第一阶段笔试结束后,进入了大赛的第二阶段,时间也步入1990年。各地以县为单位层层选拔,前后历经了25000多场比赛,终于选拔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铁道部、中央国家机关的33支代表队。

第二阶段的选拔规格很高,省级选拔都是省长亲自挂帅,决赛在各省电视台现场举行,比赛激烈、竞争残酷,也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各地会计人员的参与热情。

在33支决赛代表队产生后,全国会计人又一轮比拼开始了。为筹备决赛,各地都对代表队进行了封闭式集训,对会计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经济、税务知识进行“狂补”。解放军代表队甚至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集训,不少人还推迟了婚期,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的应唯也作为中央机关代表队成员接受了封闭集训,而她那时刚刚成为母亲不久。“心里挂着孩子,培训还很紧张,那段日子的确很艰苦。”虽然辛苦,但回想起那段经历,她仍认为很值得,“当时所学的知识,一直让我受益了很多年”。

决赛:年轻会计人的大聚会

1990年4月,已持续一年的大赛走向高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铁道部、中央国家机关的33支代表队,参赛队员和工作人员总计500多人齐集京城,准备迎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的决赛。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会计大赛 的新闻 关于 会计大赛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