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带动就业吗?
不久前拿到宝洁公司录用通知的李璋说:“我的工作其实2007年就找好了,2008年拿到的只是录取确认函。”2007年,宝洁公司在浙江大学招收实习生,李璋从2000人中脱颖而出。她的成功源于提早的职业规划。在浙江大学,她是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的班长。“学院经常会请知名企业家来给我们讲如何创业,还会带我们去企业参观学习”,李璋说强化班里近1/3的同学主动选择了创业。
李璋的经历启示高校和政府:破解就业困局必须打出“组合拳”,即不仅要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方面积极发力,而且要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半月谈记者在辽宁、广东、浙江等地调查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日趋火热,但却普遍存在难以找准市场定位、缺乏社会资源、营运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为此,辽宁从2007年起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安排创业资金1.3亿元。广东省最近整合社会力量,设立总额高达5000万元的广东大学生(聚晖)创业基金,通过评选优秀项目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并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到创业模式中来,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浙江省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从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自筹经费不够,可以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2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到期还款的,由当地财政给予50%的贴息。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化解危机、保持活力、不断走向强盛的根本。目前,“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很多地方才刚刚起步。“组合拳”能否撞开“创业之门”,进而盘活就业这盘“棋”,当前亟待有关方面从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而不是把扶持创业做成一篇“应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