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到食堂吃饭,边吃边聊。”任红梅跟记者简单寒暄之后说。
“那只能耽误您中午休息的时间了。”
“没问题。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而快捷的培训生活。”任红梅笑着说。脚下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了。
午饭中间其实没聊什么实质的采访内容,只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午饭之后,觅得一处安静地,二人坐定才开始正式的访谈。时而有其他学员经过,瞟上一眼,却也不能影响我们的交谈。
任红梅带有典型东北人的开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时不时也抿嘴含笑。但是看得出来她回答问题还是有点拘谨。我说不用紧张,就像咱东北人唠嗑儿一样。她说,其实做会计的都是有点紧张的,“领导非常重视会计,每会必提,我们也随之形成了谨慎的习惯。采访也怕说错话,就像写错数字一样。”
会计对数字是敏锐和谨慎的,而这种敏锐和谨慎又时常影响他(她)们的生活。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任红梅回答提问的时候非常有条理,当阐述某个构架模型,记者用一种非专业性视角转述时,她都会仔细地站在对方通俗解释的角度考量是否合其原意。然后给出确定的回答,有时是一种纠正。
任红梅的语速较快,反应甚是敏捷。就像每件事情都已经形成一个数据块贮存在大脑的“内存”中,而非大脑“硬盘”中,随时可被调用。“就像一台永远开着的电脑。”
任红梅大学一毕业就在松辽水利委员会(简称松辽委)从事财务工作,十多年来其阅历非常丰富,多次参加国外培训,如2002年赴美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防汛项目洪水保险管理”培训,2006年赴法国参加为期半个月的“亚行贷款项目管理能力”培训。其发表的专业论文大多数与财务信息化、政府内部控制以及政府采购有关,如2000年发表于《水利水电财务会计》的《财务主管如何运用计算机获取会计信息》;2000年发表于《松辽论坛》的《集中采购机制的益处》;2001年发表于《中国水利》的《浅谈集中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机制》等。
“财务信息化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用她的话说,松辽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的二级单位,但是这个二级单位又有很多下级单位,涉及到众多的财务会计和财务信息,如果仅仅凭着人力来整合、分析将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计算机发达的现代化社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压缩人力成本,解决信息传递损耗等重要问题。
除了关注财务信息化建设之外,任红梅在单位还不断地宣传财经法规,提高全员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如2005年担任主讲,完成了对全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培训。
数字与代码的交接
由任红梅主持开发的“松辽委财经管理综合信息集成系统2004版”经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为:“适应了国家财政三项制度改革对部门单位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成果正向科技部申报科技进步奖。该集成系统充分利用电子平台,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过信息收集、数据运算、统计分析、网上签字、信息查询,实现了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基础数据、预分配等信息的数据查看、汇总、上报、审批等操作过程。同时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内部稽核管理、会计信息反馈、财经专业化公文撰写和规章制度查询管理手段得到了提高,加强了单位内部管理能力建设。
2005年9月,作为该项目执行负责人,任红梅被教育部授予《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记者:为什么想到开发松辽委财经管理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任红梅:首先,我们用的是财政的钱,而这些钱又来自于人民,所以要保证这些资金真正用到提供公共服务上。另外,水利部也要求我们细化部门预算,也就是说要求基层单位根据每一项开支进行预算编制,然后层层汇总,形成整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如果不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分块编制预算,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进行笼统预算,但这样就不能清晰地反应资金到底是否用到了该用的地方。细化预算有利于改变以前“拍脑门”进行预算编制的情况,但是要实现层层编制的科学体系,通过人力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一个办公平台。也就是基于这点考虑,形成了一个设想——开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其次,财务人员每年编制预算时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人工编制预算,财务人员很累,而且效果也不好,很多勾稽关系出现错误,经常导致信息分析出现偏差。甚至有时还不得不重新做,费力又费时。
总的来说就是力求形成一份科学、客观的预算编制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