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的“乐活主义”
老部长不愿把我们之间的谈话称为采访,而是“一种朋友之间的聊天”。
在聊天之前,我曾尽可能地搜集有关他的资料,然而我“失望”了,看到的除了简历式的介绍,就是与财税改革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的报道和讲话。
在聊天之后,我庆幸自己认识到了一位一般人不知道的部长,一位丰富、深刻、幸福、快乐甚至是让人感动的部长。
在书房里秉笔直书,勤勉尽职的部长;一身运动装,在篮球场上冲锋陷阵的部长;黄昏时与夫人相伴在公园散步的部长;周末与儿女们一起做饭、打牌、聊天的部长……他似乎一直都生存在一种两极当中,而且这两极在他身上表现得如此融洽:他的勤勉尽职与注重家庭,他在官场上的叱咤风云与生活中的闲情逸致。
现在的部长,生活节奏一如从前。早上7点多钟到办公室,下午如果没有工作,他会去游游泳,或者看看各类书籍,晚上除了散步,有时还弹弹钢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乱弹琴”。
现在的部长,还是那么关心世事,那么热爱生活,以至于在跟他聊完之后,记者自己那点小烦恼都羞于再跟朋友叨叨。
他多角度总结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用三句话来讲,是规规矩矩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用四个字来概括,是白居易口中的“心泰身宁”;用佛经的话来说,是心无挂碍;时尚一点,就是用平常心。
他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不断地提醒我:别烦恼,别烦恼。
聊天之际,我时不时望一眼他办公室墙上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部长西装革履、精神奕奕。
“那是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时,一位摄影记者给拍的。”部长解释道。
“帅呆了!”听到我的评价,部长乐呵呵地笑了。
临走前,部长反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已经明令禁止滑冰的露天冰湖,有人掉进了冰窟窿,周围却没人救他。作为一名记者,你会从哪个角度报道?”就在我思考之际,部长说:“是不是都会责怪周围那些没有救他的人?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先责备那个掉进窟窿的人。有了规范,为什么不遵守呢?”不经意间,部长教会了我,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用客观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
临走前,部长还叮嘱我,此次谈话纯属聊天,不要报道。但回来之后,我还是忍不住要告诉大家一个你们所不知道的刘部长。
你所不知道的刘仲藜
“我不是梨园世家,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就是跟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希望大家把我也算作一位业内人士!”会场上一片笑声。
75岁的刘仲藜,财政部原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在演讲台上一改往日的干练严肃,显得温厚可亲。这是今年新春伊始的一天,北京,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表彰大会的现场。
“讲话中没什么官腔吧?”之后刘仲藜有一次问《中国会计报》记者,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爽朗而欣慰地笑了!我们之间的“闲聊”也就在这种轻松、没有拘束的氛围中开始了,聊他历经的财税改革,他与会计的不解之缘,他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为父之道,甚至是养生之道。
“穿裤衩”的部长捡回了衣裳
了解特定时代的典型人物,往往就能了解这一时代的运行脉络。
刘仲藜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人物,一位上世纪90年代中国财税改革的思考者和执行者。
1992年,刘仲藜从国务院办公厅回到财政部当部长时,用“受任于危难之际”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一点也不为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财政面临很大困难,尤其是中央财政。国家财政整体上呈现“弱干强支”局面。中央财力的薄弱,使那些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民生、社会安全、国防、基础研究和各方面必需的发展资金严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