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汪迎春“挤时间”的方法就轻松一些。“做财务工作的人,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一直让自己生活得很规律。不管再忙,我一直保持每天5点起床,11点休息,雷打不动。而且,做财务总监,自然要学会对时间的管理。我到公司的前几年,建立了财务内部的管理系统,对内部职责和岗位分工有很清楚的设置,财务部门下设各个小组,操作很容易,我只需要关注变动就好了。”
整合各种资源
汪迎春认为,作为CFO,不仅个人的业务能力要很突出,而且还要强调团队领导能力,要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必须有很强的平衡能力。“一方面,要平衡内部的各种利益,和各种业务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CFO还要协调外部关系,比如投资者关系、政府关系、社会责任等。”
他说,以前很多公司把财务部门称为职能部门,但现在,财务部门被称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部门,注册会计师和财务师,必须是价值管理师。这样的定位对CFO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转变观念,直接参与经营活动,让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管理、资本运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外,汪迎春还非常注重金融知识的获取,他本人不仅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取得了注册金融师资格。他一直有志于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金融平台。“财务人员走到最高端,就会变成一个金融人员。在大型企业内部建立金融平台是大势所趋,要用这个金融平台,整合企业的业务,这是市场化的手段。”
汪迎春喜欢参加各种培训与活动,同时,他也积极推动会计理念的传播与培训。“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优秀财务人员,如今的两三千万会计人员,还远远不能称为会计师,更不能称为高水平的会计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参加和组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汪迎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还让他在其他方面有所收获。“职业会计组织的学员和会员会有一个圈子,平时会举行各种聚会,大家很容易分享经验,比如谈一谈自己目前正在操作什么项目,或者一个项目怎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在什么样的资本结构下投资者允许这个项目的通过,它对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等。参加这样的聚会,也是一种学习。”
理论结合实践
在百特(中国)有限公司,李平不仅是大陆与香港地区最高财务官员,同时,她还分管着公司的IT发展,以及市场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这些工作让她很容易将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她可以拿到高分的“风险与控制策略”和“财务战略”这两门课程,恰恰是她作为财务总监的工作重点。“你学到这里,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自己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就融会贯通了。”
在“理论结合实践”这方面,汪迎春更进一步,不仅自己学,而且带着整个财务团队学。他鼓励所有团队成员学习各种知识,然后定期举办内部培训,一起来分享学习所得。“财务团队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他们就会有积极性,主动帮我分担工作,我就轻松了。而且,大家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都会来问我,我不懂的地方,就必须去查找和学习,这样一来,效率就大大提高。”
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就是汪迎春这种“边学边打”战术的结晶。“财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资金要控制,银行账户要控制,销售要控制,采购要控制,工资系统要控制……但是,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有什么关系?他们和企业治理结构有什么关系?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都是框架,操作性不强。”
为了把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尽快地建立起来,汪迎春和团队成员分头出击,收集国家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要求、各大企业所做的工作和模式,然后聚在一起学习和研究。最终,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上马了。一般来说,设计这样的系统需要三四百万元,但他们只是在系统测试方面花了很少的钱。帮他们做测评的会计师事务所惊叹于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对风险点描述的准确,对这个“自给自足”的内部控制系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现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我们的团队成员还会去外面讲课呢!”汪迎春得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