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潘序伦与立信事业(2)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9-10-15  作者:汪一凡   编辑:accliu

阅读:4406  打印   RSS 字号:||
  1、《立信月报》创刊号,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本所自民国十六年春季成立以来,行将十载,向以服务社会为职志,并以改革我国会计制度促进工商各业为已任。除执行会计业务外,复于民国十七年附设立信会计学校,而于民国二十二年开始编纂立信会计丛书。□同仁等犹觉未有尽其职责者,爰有《立信月报》之编行。

 

2、《会计季刊》发刊词 中国会计学社

 

至于定期刊物,经徐永祚潘序伦两会计师之努力,已有相当成绩。其中徐永祚会计师所主持者为月刊,曰会计杂志,已发行五卷,每卷六期,共计三十期。潘会计师所主持者为季刊,曰立信会计季刊,已发行八期…适以本社理事徐潘两会计师提议会计刊物似由本社主持较为适宜,遂经理事会议决,自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一日起,两种刊物全由本社继续编纂。

 

3、《立信会计月报》发刊词 民国三十年一月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分所

 

环顾后方各出版物,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者,诚已满目琳琅,美不胜收,独于应用科学如会计者,竟不一观,上海本所出版之两种定期刊物——立信会计季刊、立信月报——又以邮递关系,不能大量运销内地,因决定在渝编行本刊。

 

在立信事业起伏跌宕的过程背后,是潘氏极强大的精神信念和人生智慧在起着支撑作用,有如下几点都是应该提及的。

 

气度宽宏,知人善任。当时有一唐姓职员,常批评潘氏查账手续有很多不甚高明之处,他也从善如流;抗战胜利后,他飞回上海,知道教员工资微薄,即要求从当月起,按原来工资双倍发放,“本学期不敷之处,由我负担”;1930年,李鸿寿还在复旦大学商学院读书时,与同学合译了《会计原理及实务》,请潘作序,潘先生答应了,在了解李的详情后,即邀请李在毕业后到立信工作;蔡经济还在暨南大学读书时,据说有一次簿记考了第一,潘师便说希望有机会认识他,此后便到教务处工作了;…大约就是因此,一大批优秀的教职员一直跟随着潘序伦先生,成就立信大业。

 

关心学生。在“毕业即失业”的旧时代,要找工作非常困难,潘氏由于社会地位高,交往的人也多,除对本所德才兼优的学员大力培养,也竭尽全力介绍社会上的会计人才就业。上海海港检疫处长、东北防疫处总办伍联德,与潘并不认识,慕名请他推荐会计人员,结果两处的会计人员都是潘介绍的,上文提及的蔡经济从暨南大学会计系毕业一年后,就是经潘氏介绍到东北防疫处去。说到此,顺便介绍伍联德(星联)这个人物,他是厦门大学原校长林文庆的连襟,英国剑桥医学博士。1910年东北大鼠疫,他任大清的全权总医官,在不到四个月内彻底消灭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认可,为清朝长了脸。近百年后,非典防疫采用的隔离方法,就是当年的翻版。1924年,梁启超如此评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参见王哲《国士无双伍联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象爱惜羽毛一样爱惜立信的品牌。抗战时期国人的观念中,在沦陷区苟活是不太光彩的事,如厦门大学曾从上海沦陷区聘来几位教授,同事们背后曾有“汉奸教授”之讥。但现实情况是,立信的产业和客户资源,又不可能轻言抛弃或转移,出于爱惜立信名誉的考虑,采用了改名的过渡性策略,即立信事务所改“上海文件代办所”,立信用品社改“通达企业公司”,立信学校改“明信会计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立即申请恢复立信原名。

 

改革开放后,潘氏亲自奔走,1980年获准复办立信会计学校;1981年,全国第一家“上海会计师事务所”请潘氏担任名誉董事长,但他还是想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恢复起来,先于1984年成立了立信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在他去世一年后,立信所终于获准复办。1981年,一批立信老同事也组织了《新编立信会计丛书》编辑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结构又次弟恢复了。在潘老晚年,念念不忘的是立信事业,希望各地校友能将立信会计学校办起来。推算起来,1950年代立信停办前毕业的校友,到1980年代正好达到人生的顶峰期,掌握了丰富的资源,潘师登高,一呼百应,于是就有了遍地开花的立信学校,现在更已发展到海外去了。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中国会计近代史 会计名人 潘序伦 立信 的新闻 关于 中国会计近代史 会计名人 潘序伦 立信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