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出去走走
2004年,张成将事务所转手,独自一人漂到北京,学习英语。
他本想到现代会计的发源地英国读硕士。同时也想看看国外的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是,这次英语水平成了他痛苦的障碍。
他带着迷惘南下,准备放弃留学,重新开始就业;寻觅未果,又带着迷惘重新北上,这一次,一向自信的张成感觉进入了失重的太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满腹惆怅。
2005年1月,事情终于出现转机,张成得到了一个赴新加坡读A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课程的机会。“前3个月只有痛苦。第一天拿到上课的资料,1页笔记我要看3个小时。幸好3个月后,听力终于打开了—学语言,环境真的很重要。”张成说到这里,语气开始轻松,仿佛又从那3个月打滚过来。“虽然那时候我英语还不算太好,但我对经济的本质有所认识,而世界的经济规律总是一致的,即使我只能听懂看懂一部分表达,根据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整句话的正确意思猜出来。”
就是靠着这种对财务的深刻理解和刻苦的拼搏、努力,通常要3年才能考完的AA课程,张成1年半就全部通过。交了最后一门的试卷,没等成绩出来,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中国。2个月后,AA的全科合格证书被寄到他手中。
张成承认,现在回想当初的转让事务所、匆忙出国等行为有点草率,这段日子给他的教训至今仍在:在工作中,他会思前想后,认真推敲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做最坏的打算,然后争取最好的结果。
寻找实现财务思想的平台
回国后,张成做了一段时间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最终,同样因“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而放弃了。年岁日长而迷惘依旧,张成就像找不到出口的蛹,被困在茧里。
此时,2002年就曾有意邀他加盟的探路者创始人兼董事长盛发强找到了他。当时的探路者正经历着快速扩张后的资金瓶颈,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也需要一个职业的财务管理者。“我们第一次聊就很开心。首先,盛总很务实;其次,户外用品属于朝阳行业;同时我也认识到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实践自己财务思想的平台—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渴望着这个平台。”
2007年11月,张成正式加盟探路者公司;2008年4月,探路者完成股份制改造;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开板,探路者成为首批挂牌的28家幸运者之一—张成作为CFO全程参与。
张成说,CFO不仅是风险的识别者,利润的守护者,也应该是价值的创造者。而上市后,他的工作重点也有所转移,不仅要做好合规的财务报告报表编制,而且要通过历史数据、经营规划和对经营过程的解说,让资本市场正面理解企业,充分认知公司的内在价值,“坐在这个位置上,我要提高的已不仅是财务技术,更多的是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管理智慧。”张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