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冲刺的两个月里,结合做题,看三遍教材,确保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
熊玮2009年度初级金榜考生广东考生 2009年,我参加了全国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金榜。在体会“金榜题名”喜悦的同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初识会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会计,我是上大学后才接触到的。
高考填报志愿以前,我对会计一无所知,还有些误解,认为会计就是所谓的“记账先生”—— —无趣而死板。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为了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我抱着既然选择了她、就要百分百投入的心情去试着接受她。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会计并非我想像的古板生硬。相反,它有自己的生动可爱之处。
面对一堆堆杂乱的数据,会计能使它变得井然有序,从而找出一些有用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会计绝非单纯地记账那么简单,它有更深刻的内涵。
初识会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的一种题型。给出几笔业务,要求编制分录、填写账簿,最后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我想每个初学者都会觉得很麻烦,因为一步弄错就会使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然后需要从头一步步检查,直至找出原因把表做平。有时就因为几分钱的误差,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找出错误原因整平一张表。这个练习过程是痛苦的,但其结果却是甜美的。
望着一张平衡的试算平衡表诞生时,一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那是攻克难题之后的欣喜,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慰。
也许就是这种成就感,使我对会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迫切地想去深入了解它。于是,我初学会计很轻松,也很主动。我习惯在老师讲课前先将书本预习一遍,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效率就会提高,有选择地专注于听自己不懂的那部分。课后,我还会做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直到真正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会计,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你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它,尽力去做好它,并且不断地寻求进步。
走出低谷:坚持就是胜利
一般会计的学习流程,都是从《会计学原理》到《中级财务会计》再进一步到《高级财务会计》。一路顺风顺水走来的我,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时遇到了挫折。
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抵销调整分录等内容,我在课上听得懵懵懂懂,书看得模模糊糊,题目也做得模棱两可,错漏百出。“难道自己不是学习会计的料,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还是搞不懂这些问题呢?”我时时反问自己。
但是,我并没有被挫折吓倒。
我转变了学习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老师与同学,书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因为我不想放弃自己所学,不相信自己不能走出一时的低谷,我要更加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慢慢的,难题不再难,课本重新变得可亲。会计的一些原理、理论虽然枯燥,但它们是学习的基础,应该予以重视,只有从本质上弄懂其含义,才能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