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周年记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0-06-18  作者:张瑶瑶   编辑:zlcx

阅读:1707  打印   RSS 字号:||

一年前的4月15日,“杭州市江干区汇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银公司“)”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最密集的浙江省正式登记成立。

汇银公司总经理陈春妹至今仍记得在那之后2个月时间里,公司上上下下的紧张和忙碌。每天早上7点钟左右,公司的业务员们已经从单位拿了宣传单并奔赴各村镇、街道、工业园区或者直接去拜访一些企业;陈春妹也已经走出家门,奔赴岗位,而当她在不时询问业务员们宣传走访的情况时,她更迫切想要知道的似乎是第一笔业务是否已经有了着落。

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如果不变成贷款的话,就意味着亏损。

一个月之后,一位急需用钱的小企业主的“驾临”,打破了汇银公司借贷的僵局。而随着第一张小额贷款合同的签订,一切似乎都开始顺风顺水了起来。

靠“知根知底”来控制风险

汇银公司是由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出资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在浙江,这种由企业联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是比较流行的,实际上,早在2008年5月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之前,很多企业已有这方面的意向。

“我们公司现在人员还不多,主要部门有综合财务部,负责日常财务和行政工作;业务部,以拓展业务、维护客户关系为主;另外,还有1个风险控制总监和1个副总。”陈春妹介绍说。

这样简单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免让人对小额贷款机构的风险控制情况有些担忧,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眼中的“非优质客户”,如何消化银行弃之不顾的这块“蛋糕”,恐怕并非易事。

对此,陈春妹分析说,“一些发展初具规模的小额贷款公司是设有风险控制部的,但对于刚刚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这样的机构设置很‘奢侈’,因为即使设有这样的部门,也难以发挥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初期,主要都是做区域内的客户或者是公司股东上下游的企业,更多是靠对客户的知根知底来控制风险的。”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年底,浙江省全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05家,杭州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6家,平均到每个区至少都有1-2家小额贷款公司,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业务也基本上是以自己所在的区为中心,以人脉为业务拓展脉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小额贷款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竞争程度仍不明显。奔着“村镇银行”而来

“我们很多股东都是冲着村镇银行来的。”陈春妹指出。

轻利益,重品牌,冲着小额贷款公司这个“壳”,冲着最终成为村镇银行的目标,这似乎已经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一个“公开秘密”。从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转为可贷可存的金融机构,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为了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去年银监会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其中对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的门槛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如小额贷款公司要开业3年以上且连续2个会计年度盈利等。

陈春妹介绍说:“我们公司贷款的期限一般是3个月至6个月,最长为1年,按照浙江省金融办的考核政策要求,信贷资金1年大约周转5次。去年公司刚刚开展业务,利润基本持平,而到了今年,随着公司业务的稳健开展,第一季度盈利有显著增加。”如此看来,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转为村镇银行的期待,或许正是小额贷款公司数量频频走高的内因所在。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小额贷款公司 成长周年记 的新闻 关于 小额贷款公司 成长周年记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