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会计领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也日益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向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始终坚持行业发展的国际化导向,着力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狠抓准则执行和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服务国内经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以国际化为导向推进行业建设,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进准则持续全面与国际趋同,着力推动事务所“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使得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加强。国内市场的稳固发展,为国际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的有效拓展,极大提升了行业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市场,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全方位打造国际合作体系,促进行业发展
积极参与对外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推动行业发展,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
“近年来,中注协深入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致力于建设提升高端、培养后备的梯队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世界开辟畅通渠道。”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告诉记者。
2005年至今,中注协与13家境外会计职业组织签署17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接待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和国际会计公司来访团组480余批次,派出出访团组120余个。每年组织领军人才赴境外培训,迄今,行业领军人才境外培训班已成功举办5期,领军人才的国际视野得到提升,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得到增强。
自2006年起,中注协相继与包括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澳洲会计师公会、香港会计师公会在内的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借助境外会计职业组织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和鼓励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国际认可的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
为培养和储备国际化的行业后备人才,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从2006年起实施,每年选送优秀学生赴境外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同时,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开展师资培训,提高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师资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早在2006年,中注协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合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建立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欧洲考区,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会计专业人士积极加入到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陈毓圭说,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中注协逐步建立完善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体系。同时,成立境外专家咨询组,咨询国际专家和境外职业组织对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在充分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发布实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了与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趋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
借鉴国际准则制定经验,实施准则国际趋同战略
中注协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和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启动实施准则国际趋同战略,并于2006年初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获得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更是将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成就作为其推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成果写入其工作报告。
按照持续全面趋同的原则,中注协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新变化于2009年启动了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11月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新审计准则。修订后的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得到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肯定。
中注协2009年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实现了与国际职业道德守则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