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上市公司的“独董”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教授身兼6家上市公司“独董”而被冠以“最牛独董”称号。本月,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加入*ST天目“独董团队”,誓要揭开其“庐山真面目”。在一片“读不懂的独董”声音中,记者对福建上市公司的“独董”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福建81家上市公司,共设有258个“独董”席位,被188名来自学界等行业的精英包揽。
独董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出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其中规定,“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我省“最牛独董”林志扬身兼五职依然全勤参会
证监会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福建未有身兼5家公司以上的“独董”,但同时担任5家上市公司“独董”的,有2位,分别是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林志扬和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潘琰。还有23位“独董”,身兼3家以上(包括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据了解,林志扬同时在冠福家用、三安光电、龙溪股份、泰亚股份、福建高速5家上司公司担任“独董”;潘琰则在福建水泥、中国武夷、福建鸿博印刷、榕基软件、福建高速5家上市公司担任“独董”。
相关资料显示,林志扬为厦大工商管理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企业管理学会副会长。
潘琰同样来自高校。这位年过55岁的注册会计师,曾任上海海事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现任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据统计,虽然身兼5家上市公司“独董”,但2011年林志扬依然全勤出席了上述5家上市公司共54场董事会,潘琰在50场需出席的董事会中,仅有1场委托他人出席。
虽然林志扬和潘琰出工勤快,但他们的年薪并不高。其中林志扬所获年薪共22万元;潘琰所获年薪共15.6万元。
“一方面跟潘教授30多年从教经验所积累的人脉资源有关,另一方面是潘教授当之无愧于福建省会计的领军人物,潘教授加入上市公司"独董"行列,对公司的财务结构和资本运作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志忠分析。
无独有偶,同样很忙的还有,在2012年刚担任银润投资的“独董”王晓滨,其身兼16职,其中日常运营性公司2家。就此,深交所向银润投资发出函件表示,对王晓滨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独立董事职责并勤勉尽责表示关注。
我省“最贵独董”苏聪福、巴曙松年薪30万元
“独董”之所以成为“香饽饽”,在于背后的薪酬诱惑。2011年,福建81家上市公司中,支付给188位独董1597.67万元,平均薪酬为8.5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福建“独董”中,最贵的莫过于紫金矿业的苏聪福,年薪30.84万元。苏聪福自2006年8月起,开始担任紫金矿业独立董事,至2012年11月4日终止任期。
据相关资料显示,苏聪福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采矿专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安庆铜矿矿长、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徽省冶金工业厅副厅长兼安徽省黄金公司经理、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冶金行业办主任、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助理巡视员。
年薪达到30万元的另一位“贵董”来自兴业银行的巴曙松,现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同时也是交银康联保险、上海大智慧、国信证券、国元证券独立董事。
巴曙松从2006年开始担任兴业银行的“独董”,到今年已经第6年。根据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的有关监管规定,巴曙松于2012年3月16日向兴业银行董事会提出,辞去独立董事职务。
兴业银行表示,由于巴曙松先生的辞职导致董事会的独立董事人数低于法定人数,根据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在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的独立董事就任前,巴曙松先生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继续履行独立董事职责。
“最慷慨”兴业银行“最抠门”冠福家用
冠福家用
林志扬3万元
屈广清2.25万元
洪连鸿2.25万元
郑学军0.75万元
黄炳艺0.75万元
PK 兴业银行
巴曙松30万元
许斌30万元
李若山30万元
吴世农30万元
林炳坤28万元
据统计,福建上市公司中,兴业银行是支付“独董”薪酬最高的公司,2011年支出金额高达148万元,比排在第二名的紫金矿业高出34万元。此外,美亚柏科、梅花伞、泰禾集团和华丽家族均支付给“独董”们30万元,并列第三名。
从兴业银行去年年报能看到,2011年度,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8.7亿元,同比增长37.77%。截至201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突破2.4万亿元,达到24087.98亿元,比年初增长30.23%。利润增长喜人,自然给“独董”支付起薪酬来也显得慷慨大方。
与兴业银行的“财大气粗”相比,连续3年亏损的冠福家用,更需要的是节约开支,包括计入“管理费用”的“独董”薪酬。
其中,冠福家用的“独董”,厦门经济学院金融系客座教授郑学军和厦大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黄炳艺,从该上市公司所获薪酬都仅为7500元。记者注意到,7500元的薪酬也是福建最低“独董”薪酬。
根据统计,冠福家用为5位独立董事只开出了9万元的薪酬,当之无愧为福建对“独董”“最抠门”的上市公司。
比冠福家用稍高的青松股份和创性资源,“独董”的人均薪酬只有2.05—2.1万元之间。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独董"的薪酬在10万元以下。"独董"的薪酬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贡献一般都是呈正比的。除开薪酬,部分人士加入上市公司"独董",也获得了一些资源,比如合作项目,或者技术上、管理上的一些经验成果等。”谢志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