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晖:领军学习让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本报记者李一硕
2006年,黄晖以入学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二期培训班。
几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从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资产运营部副部长的岗位更换。虽然黄晖依然是做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但航天科工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让他经常要面对陌生领域。
“领军项目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拥有面对陌生领域时的自信,不会畏惧,更不会乱了阵脚。因为我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黄晖说。
黄晖对现代CFO角色的描述是: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方向盘,即以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组织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围绕战略来组织各种财务管理活动。两个基本点就是加好油门和踩好刹车。加好油门即为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踩好刹车即为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黄晖说。这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去年7月,黄晖通过公开招聘进入航天科工,他认为自己头上领军人才的光环为自己加了不少分。
果然,进入航天科工后,黄晖用能力证明了自己是名副其实的领军者。
“每当面对崭新的行业、领域,我并不感到畏惧,这是领军班的学习给了我这份自信。
这是我这几年培训最大的收获。”黄晖说。
进入航天科工的1年半时间,黄晖已经审核并指导了四五十个项目,累计金额为100亿元左右。
就在参加领军班结业式的前夕,黄晖还在国外出差,参与航天科工首个海外并购项目,现在的工作给了他更多的挑战。
“领军项目给了我很多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前年,企业二期班去英国交流培训,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金融市场运作培训。平时的联合集中培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课程安排。这些培训都使我能够很好地适应目前这种工作节奏。”黄晖说。
曹锡锐: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领军人
作者:本报记者惠赞瑾
6年的领军培训即将结束,对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曹锡锐来说,这其中有太多的感慨和不舍。
6年来,作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曹锡锐不仅肩负着将企业打造成在行业内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使命,而且还是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领军人。
他全程参与了中国铁建从一个大型国企走向上市的飞跃之旅。对于这家1948年就成立的传统国有企业,有着铁道兵改制的历史背景和超过1万个项目工地,更有着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的行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会计核算量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上市是对企业的大考验,尤其是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很高,上市这一仗我们打得虽然辛苦但也打得漂亮。”说起上市,曹锡锐仍然很激动。
2009年,中铁集团首次成为国际最大的建筑公司,国际化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海外资本项目资金超过240亿美元,足迹遍及56个国家,海外项目的不断拓展,对高端财会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曹锡锐深知,作为财务部门的领头人,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会计人才。为此,曹锡锐亲自为集团财务人员联系与高校合作MPA培训项目,并与外语培训机构合作,选拔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很高英语水平的财会人员。
“这些财会人员是从全国各个系统内选拔出来的,并在北京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英语全封闭集中培训,课程涵盖了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和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曹锡锐说。
可喜的是,到目前为止,当时培训的大部分财会人员已经奔赴海外多个国家从事财务工作。正因如此,曹锡锐希望在明年能再举行一次6个月的英语培训,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集团更多的优秀财务人员送出国门。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领军班的学习中,曹锡锐非常喜欢分组讨论的环节,常常因为讨论和写报告熬到深夜。曹锡锐也想把这种学习的热情和氛围带到自己的集团中,他将财务部的30余人也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别研究成本、税收、汇兑、预算等专题。
一段时间就召集相应的研讨小组进行讨论,在交流和碰撞中,收获知识,并培养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即使现在财务部的工作越来越多,但是曹锡锐还常常为集团财务人员亲自授课并撰写培训材料,如《施工企业财会禁忌75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等等书籍都已成为业内财会人员的必读书目。
曹锡锐告诉记者,他的财务工作原则是谨慎稳健、开拓创新。
首先要做好财务的本职工作,然后依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来决定掌握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秉承着这样的原则,瞄准着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开拓自己的视野,未来财务方面的价值创造绝对是大有可为的。”曹锡锐说,一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领军班的学员一定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会计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