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的中层管理员,日常工作中,除了团队的辅导,就是与上级沟通。碰到与自己合拍的上级,无疑是一种幸运。但凡幸运之事,都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果遇到不合拍的上级呢?
知行社的小伙伴们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发飙,包括但不限于争吵、拍桌子、指着鼻子批评等,那后果怎么样呢?且看小伙伴们的发言,此次隐去小伙伴们的称谓,你懂的。
A:“以前跟老总吵过,结果是经常被提醒忆苦思甜,被认为是不尊重老人,然后年终奖被减少了。”(同情中……)
B:“我和财务总监吵过,年终考核打分很低,好在高层领导知道是怎么回事,奖金没按考核的分数给。”(牛人,膜拜中……)
C:“前年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一件事,二话不说就骂你做的不对,然后他自己打听了一圈,最后证明我是对的,于是跟我道歉。最后这事弄清楚后,我就自己离职了。觉得跟老板不合拍,沟通很累,还是早走的好!”(明智,赞一个!)
D:“我去年八月份跟领导吵架,结果是气的我没精神,走在街上被抢了手机。”(……苹果手机吗?)
E:“貌似我没有与领导脸红脖子粗的吵过,和平行部门的同事倒是争吵过,但没有上升到拍桌子的程度。如果工作沟通需要上升到这个层面,大家就都不冷静了。所以很多同事会觉得我比较温和。”(理智型的)
F:“你的表现和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我曾经工作的一段经历,表现的很强势,当时是做小公司的财务经理,除了负责财务,还兼管了采购部一段时间,下属都是大学校门刚出来的小朋友,开会时他们都怕我。”(强势型的)
G:“前任财务经理,什么都听领导的,什么都问领导。刚开始领导觉的这样很好,还说就喜欢她这样的经理。后来领导又跟我说,天天啥时都让他来决策判断,大事小事都这样,确实也烦。”(扶不起来的阿斗)
H:“听话是一种关系,如果各方面的决策都值得让能力强的人听你的,也是一种水平。”(还是牛人多!)
面对不合拍的上级,首先,我们肯定不应该选择争吵,而是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当正常方式沟通的效果不好时,不得已才会采取非正常措施。当我们出现争吵、拍桌子或批评等行为时,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也许不妥,但有时候会收获好的效果。当然,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例如绩效呀、年终奖呀。小伙伴们的案例,就是铁证。
站在被管理者的位置上,我们有我们的难处,如果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做才称之为“合拍上级”呢?看看资深管理者M的说法。
M:“我前年9月份招了一个应届生。这个女孩让财务经理带,当时把她招进来是做预算的。看上去踏踏实实的女孩子,云南财大毕业的,应该还不错,但是这一年呢?这个女孩子,一个岗位没做好,就换另一个岗位,另一个岗位也没做好,最后沦落去做出纳了。去年5月做的出纳,那女孩自己也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我听了别人很多人对她评价,都不好。但是我始终在心里想,每个人都会有她的长处,然后我让她做一个测试,结果测试出她在沟通能力上是非常棒的,其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然后那姑娘自己默默地干,用沟通手段解决了,而且解决的非常漂亮,至少把自己犯的错弥补了。去年9月份我负责财务部,我就跟她沟通,帮她分析了她的职业目标,让她不再迷茫。从去年9月-10月这两个月来看,评月度优秀,她多票通过,以前每个月她都是垫底。从这件事上来看,我觉得管理者真的很重要,责任也很大,如果有些管理者的私心过多,对员工会有很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如果把员工、新人,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员工,职业规划做好了,也是一种修行。从《商业的本质》这本书上学到一句话:领导应该是一个解释者,而不是管理者,让你的员工明白他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意义是什么。”
管理员总结道:“我们必须明确的认知自己: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更适合当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明确自我,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同时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不管怎么样,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不大可能成功。但是,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不管是管理员所说的,每个人都必须明确认知自我,还是M站在管理者角度的修行。世界那么大,工作即修行。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不知这篇小文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触?或者让你回忆起了什么样的故事?
延伸阅读:
这8种财务人员马上就被淘汰出会计行业了!
再不用发票入账,你的银行手续费会被纳税调增!
表哥表姐必看!增值税如何在报表中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