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事件让互联网招聘的虚伪面纱直接揭开了。之前小伙伴们就在说,在几大求职网站投几百份简历没消息,一两个人可能是个案,但是这样说的人多了就能够看出一些门道来了。确实,现在都没可靠的找工作的途径了。
视野知行社的社员大都工作10年以上了,正好也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黄金10年是否遇到过骗子公司呢?
一、谨慎谨慎再谨慎
帅宝还是比较谨慎的,她提到如果有人家直接短信或电话联系的,如果是她没有投递过简历的,她会问对方从哪里拿到的简历,问一些情况..然后网上查该公司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说下一步的事。
Hq2002比较直接,一般只发短信或者邮件约面试的都不会去,除了显示出用人单位的不尊重不专业外,可信度本身就很低了。
VAT也是调查为先,光工商、税务网站上就能查出不少信息,外加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基本上可以了解企业的大概情况了。
虎哥也是经历丰富的混过江湖的人,介绍他的经验,“初入职场的时候,碰到最多的片子就是中介,挂着公司的名义,实际是中介,要求交会费云云。其他还好,
也碰到过很多小创企业,各种奇葩,感觉老板们都很有情怀,不过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二、不对劲就撤
经常遇到奇葩事的阿福这次也不例外,开始了他的故事。
“我去面试过一个公司,我觉得很可能很可能是骗子公司,但未最终证实。
单位地址是住宅楼,公寓,上楼后开门看到清一色美女职业装,有点眼花的小幸福的感觉,不过提醒自己要清醒。对方招聘岗位众多,面试需要排队,然后有导引员引领去一个小屋面试。面试官问应聘什么职位,没等回答就开始介绍说本公司业务不多,主要是做慈善活动,我们董事长是中华慈善总会的某某。反正我也不认识,然后又说我们一个会计大概负责五家公司的帐。我问薪酬多少,她模糊的说看能力,我们考核,晋升空间特别大。然后她问我有什么想了解的,又补了一句,我们上班要求正装。”
三、吉人自有天相
善良的阿莲的遭遇是很戏剧性的,讲述了她大学里的故事。
现在想想在大学的时候其实身边很多同学被骗过,那种说可以介绍兼职工作的中介,要求先交费50-100元成为会员,后面会介绍兼职机会。那时候宿舍的都去交费了。我也交了,但我运气很好,中介第一次把我电话给了一个私企小业主,我去面试了工作,是在会展中心里面的小卖部当服务员,第一次面试刚到老板一人忙得很,只有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下后就主动帮他卖,来人了很勤快的招呼又快速的记住了商品价格,就当着老板的面收银了转交给他。他当场就留下我了。这份工作做了很多天,小赚了点生活费。之后中介就再没介绍过工作了。同学交的钱等于打水漂了。

延伸阅读:
最新增值税税率征收率表(含25种适用5%征收率的情形和政策依据)
突破限制,让VLOOKUP查找无所不能!
原来,这种“住宿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