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说:“那些函数我真的记不住,怎么办呢?”
函数变化莫测,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才能学好。条件一换,公式又得重新编写,愁死人。拖拉间完成各种操作,传说中的“秒杀”,原来就是指数据透视表。绝大多数的统计都可以30秒内完成。看到这里,你是否对数据透视表产生了兴趣,是否迫不及待的想见识数据透视表的威力?
改变从这一刻开始!一起走进数据透视表,从而提高效率,告别因Excel而加班。
在没有数据透视表的日子里,苦不堪言。
很多事需要自己经历过才会成长,才会蜕变。刚开始学公式觉得挺爽的,不过随着领导要求越来越多,每次更改公式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加班也成为常态。
1.让人爽到爆的条件求和套路,可惜我入不了套。
自古公式记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套路真的是个好东西,可是我偏偏入不了套,怎么办?
下面通过4个条件求和案例,来说明SUMPRODUCT函数条件求和的套路。
对于逻辑能力强的读者,非常容易理解,分分钟学会。
SUMPRODUCT函数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求和区域)
01统计科室的数量。

在G2输入公式,并双击填充公式。
=SUMPRODUCT(($B$2:$B$26=F2)*$D$2:$D$26)
02统计科室和领用用品的数量。

在K2输入公式,并双击填充公式。
=SUMPRODUCT(($B$2:$B$26=I2)*($C$2:$C$26=J2)*$D$2:$D$26)
简单吧,轻轻一套,单条件求和跟双条件求和就搞定,爽吧!
更爽的还有,往下看。
03统计每个月份的数量。

在N2输入公式,并双击填充公式。
=SUMPRODUCT((MONTH($A$2:$A$26)=M2)*$D$2:$D$26)
MONTH函数就是提取日期的月份,另外跟这个函数相关的是DAY函数提取日期的天数,YEAR函数提取日期的年份。
04统计每个科室各年份的数量。

在G2输入公式,右拉和下拉填充公式。
=SUMPRODUCT((YEAR($A$2:$A$26)=G$1)*($B$2:$B$26=$F2)*$D$2:$D$26)
2.表格自动化,导致的装B“高手”。
装B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现在有一些公司,要求员工的Excel水平非常牛逼,这样可以实现公司表格自动化。这个想法是很好,但也导致一个现象:有些人,为实现一步到位,设置了超级复杂的公式。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三个问题:
01Excel经常处于正在计算的状态,很卡。
02领导根本看不懂公式,只能用最原始的操作方法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03领导陪着你每天加班。
以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卢子虚构。
我们用Excel的初衷是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辅导决策。概括成两个词:高效、准确。
下面,通过2个读者的案例来进行说明。
左边的物料代码,不同时期的单价不一样,要查找到最高单价和最低单价。

最高单价,在单元格F2输入公式,按Ctrl+Shift+Enter结束,不能直接回车,否则出错,再下拉公式。
=MAX(IF($A$2:$A$85=E2,$B$2:$B$85))
最低单价,在单元格G2输入公式,按Ctrl+Shift+Enter结束,不能直接回车,否则出错,再下拉公式。
=MIN(IF($A$2:$A$85=E2,$B$2:$B$85))
看起来貌似不难,但实际上数组公式,有很多人都不懂如何使用。你设置好的表格,领导拿去看,像平常一样按回车结束,结果就出错。

3.按条件统计不重复值,用公式真的很痛苦。
统计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不重复公司个数。

现在业务单元JSC001对应的公司福建B公司,虽然出现了3次,但实际上只能算1次,这就是不重复计数的含义。

在单元格F2输入公式,下拉填充公式。
=SUMPRODUCT(($A$2:$A$1043=E2)UNTIFS($A$2:$A$1043,$A$2:$A$1043,$B$2:$B$1043,$B$2:$B$1043))
这么长的公式,看晕了没?
如果觉得学公式很痛苦,那就来学数据透视表,你会发现自己整个人都解脱了。以前用超级复杂的公式解决的问题,用数据透视表,不过是拖拉间就完成了操作。
数据透视表,小白的救星。
延伸阅读:
2018年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公司账户,更会重点稽查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账户!
5月,会计很辛苦,最严申报、税率调整、发票升级,重点关注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