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先生说,自己20岁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留在了上海并选择了潜力无限的高科技赛道。在这20年间,金源先生见证了财务行业的飞速转型。财务人员从原本的“帐房先生”变成了现在的“决策支持者”;从原本的档案、票据满天飞到现在的电子化、无纸化;从原来的离不开办公室到现在居家办公也毫无压力。
澳洲会计师公会20周年专题系列的最后一期,我们请到了金源先生——这位在财务数字化转型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回顾过去,畅谈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与未来。
本期嘉宾
金源先生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
汇付天下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在采访的开始,金先生提到由于近期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自己已经居家办公近一个月。他的体会是:居家的效率不比在公司低,根据公司的大数据分析,中后台部门的一些岗位居家效率则是提升的。
对这个变化,金源先生的解释是:“两年前疫情时居家我们就做不到,这次居家就明显体现成效了。这是受益于危机管理预案做得好,所有的U盾都带回家,而且要求做好内控隔离,也是受益于这两年数字化做得好,整个财务数字化体系比两年前进步很多,所有财务工作基本能线上操作不受影响。目前唯一影响的就是纸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不了,好在我们是全电票试点单位,上海范围内的客户都能开全电票。”
以下文字整理自公会和金源先生的采访实录。
财务要革自己的命
在过去三年里,行业和企业对财务人员要求的改变,有可能超过了过去10年甚至20年。无论是作为一个财务管理人员,还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而言,如果不做变化,可能就会被这个时代给淘汰。
我所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一直在非常主动地寻求转型。具体来看,整个财务部门今天的结构对比五年前已经发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如果说5年前, 80%的企业财务人员都在做会计核算、预算、报表等传统的财务工作,现在这个比例可能只有20%。
变化源自挑战
变化源自于危机感,危机感主要来源于三大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普及
无论科技企业也好,传统企业也罢,都在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今天企业的必修课。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业务模式的巨大转变,对于财务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全新要求。企业对财务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做账”或者“财务分析”,实质上,今天对财务的要求是,能否从公司的战略角度去考虑问题。
举个例子,一些零售类的企业,在疫情发生前原本只拥有线下支付的应用场景下,但这几年,企业必须要往线上转型,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这时候,企业就需要财务站出来说明,转型会带来哪些的要求或者影响?对企业资源的投放会有哪些新变化?基于业务假设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所有这些都需要财务提供决策支持。
站在公司的商业模式变化之上,更多地去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是财务从业人员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业财融合的新要求
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后,对财务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说一个具体的例子,原来如果可以做到月度t+0关账完成财务报表,按照传统的标准,这个财务团队已经可以得到非常高的评价。但在业务财务一体化之后,这样远不能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他们希望的是实时在线的服务和协同。为什么?因为业务的实际需求是希望能够实时地监测数据的最新变化,迅速调整业务策略,比如说哪个产品卖得好,哪个区域做得好,都希望能够及时追踪、报告、发现、解决问题。如果过了一个月以后再给数字,已经无法适应业务部门的要求。
所以类似这样的场景下,也给财务出了新难题:怎么样更好地去推动业务的发展,怎么样真正融合到业务里面去?
职能边界的模糊
在科技时代,传统管理职能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模糊。在这种情况下,高附加值的工作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或者团队,而传统的核算工作又会被机器所替代,没有转型意识的财务人员个人职业发展就会越走越窄。
因此,我非常鼓励财务人员能够在未来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往外跨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广度和工作价值来应对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综合性能力的需求。
迎难而上,核心就是3点
面临这些挑战,应该怎样来调整或者转变呢?我自己体会下来,觉得核心就是三点——数字驱动、数据赋能和价值创造。
数字驱动
企业的数字化是驱动财务能力和职业转型的最佳捷径。我所在的企业正在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财务数字化也在快马加鞭实施中。我们对财务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除了传统的ERP系统外,还部署了预算、费控商旅、资金、税务、电子发票等各类数字化系统。除此之外,财务工作流平台、数据中心和电子档案等系统的使用也进一步加速了企业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那么,这些系统的升级是如何驱动财务人员转型的?数字化系统的引入能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促使他们去做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作。
以费用报销为例,企业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销单据需要处理,包括员工的餐费、住宿、交通等等。需要专门的费用审核团队,去审核各类单据,比如交通费用的打车时间是符合公司要求,起始地点是否准确,费用是否合理,甚至还要关注发票的真伪等等。因此,相较于专业能力,我们原来对这个岗位的要求更加强调财务人员的细心和责任心。
但现在,随着费控商旅系统的普及应用,所有票据都可以使用OCR扫描或者直接导入电子发票,程序会自动完成原来人工的稽核工作。甚至通过和第三方商旅平台合作,从费用申请、使用及支付,都可以通过商旅平台对公结算,免去“报销”这个步骤。这就意味着费用审核的工作被机器大量替代,我们对这个岗位的人员也有全新的要求,要求他们更多专注于数据分析和运营提升。
这个岗位的财务人员应该有意识地通过数据分析来实施大数据内部审计,考虑如何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并且需要去和各类商旅供应商谈判,获得更好的折扣和账期,节约企业的成本。那么,数据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变成了财务人员制胜未来的重要能力,他们需要从原本传统的会计转型为数据科学家。
数据赋能
数字化财务系统的建立让财务人员能够拥有时效性强、准确性高的数据,如何为这些数据赋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成为了下一步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从人员的配置上,我们设立了财务BP的角色,打通业务和财务的之间的联系,用数据解决业务问题,推动业务发展。针对业务部门相应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多财务解决方案;从系统上,我们通过RPA和aPaaS低代码平台实现了业务财务系统的交互化,在云端打通所有的信息数据,搭建数据中心,通过这些数据给业务部门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推动业务发展,实现业财融合。
通过建立财务数据中心、调整财务团队人员架构、打通系统平台让财务团队能够更好的利用数据,为企业挖掘更多数据背后的信息。
价值创造
第三个核心就是价值创造。财务人员要站在企业的战略角度,去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去帮助企业做更优的决策。
举例来说,我们企业资金团队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有300多个银行账户,资金团队需要管理将近1000个银行U盾。当管理层需要知道企业的资金状况,那么团队人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使用这些U盾来核实每一个银行的状况。但通过银企直联和RPA财务机器人,我们把这些枯燥繁琐的工作交给了机器去完成,我们的财务机器人每天会自动完成诸如银行对账、资金核对查询、报表生成等工作,并通过邮件发送企业实时的资金看板。
而资金团队则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这些数据,更聚焦于资金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和助力业务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资金管理团队已经从一个成本中心变成了利润中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理财投资收益大于融资收益,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因此,在对人员的要求中,企业也开始更多关注财务人员该如何协同业务的发展,去创造自己的价值。
送给公会的“两个关键词”
在公会20周年之际,我也想送给公会两个关键词——专业和专注。
在我眼里,公会一直专注于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为会员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拓宽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专业的资源和平台。我也希望,通过公会这样的团体,能推动财务行业的变革,加强财会行业在商业世界的影响力。
祝愿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当下,公会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财会人士的职业转型,培养财务人士的专业价值,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
点击这里,阅读微信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