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毕业生最受雇主欢迎的高校之一,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们依然成为市场中备受追捧与青睐的紧俏人才。从线下到线上,从学校到社会,港科大究竟是如何为同学们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的?
今天,澳洲会计师公会特别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谢宏忠先生和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本期嘉宾
谢宏忠教授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硕士课程课程主任
以下内容根据与谢先生的采访内容编译:
商科教学——在疫情三年有哪些思考与实践?
香港科技大学是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认可高校,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商学院的教学先从纯线上、到双轨、再到期待回归线下,始终在探索如何用好不同形式实现优质商科教育。
在疫情刚开始比较严重的时期,学院积极行动,迅速采取了纯线上的形式。学院在第一时间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Workshop,帮助老师们有效地利用会议软件,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线上教学,最大化线上课程的互动效果,保持学生精神的集中和专注。在此期间,港科大也累积了完整的线上课程和阅读资源,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知识学习渠道。
然而,我们的一个体会是:商科教学中,部分线下的教学是线上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课程有一个workshop叫做用餐礼仪,虽然用餐礼仪在大家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儿,但无论是在和合作伙伴谈判或新公司面试时,用餐的礼仪都会体现一个专业人士的个人修养、待人接物等能力,对于商科学生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与此相类似的软技能课程都是需要线下去进行实操和面对面的教学的。
此外,线下的校园生活可以让同学们体验更多课堂以外的附加价值。比如,通过实习和商业模拟等专业实践,巩固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和同学交流、在课堂上做演讲,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参与毕业餐会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
商科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是老师们教授的,而是通过学生们自己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以及同龄人的交流中感受和体会到的。这一部分在线上也很难实现。
因此,在疫情趋势逐渐平稳后,学院就采取了双轨(hybrid)的形式,希望能够在保证学习和安全的情况下,让同学们能够更多享受学校的设施,比如图书馆、体育设施、各类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特色课程。
但双轨的形式也就局限性,举个例子,线上和线下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环境下是很难被同时兼顾的。因此,在未来疫情慢慢得到控制之后,学院仍然希望同学们能够回到校园,回归纯线下的教学方式。
商科人才——什么样的是今天的企业需要的?
无论在香港,或者从世界各地的学生就业率来看,港科大商学院的同学们一直是最受雇主欢迎的那一批雇员。总结下来,我觉得可以归功于以下5个点。
(一) 智慧(Intelligent)
港科大的学生都来自于世界各地优质高校,学生本身就有很好的学术基础和学习能力。
(二) 沟通能力(munication Skills)
沟通能力往往是同学们未来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学院也会通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沟通技巧,让他们能够在职场中简洁、直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客户或上级进行更行之有效的沟通。
在课堂上,学院就会设置一些课堂演讲和报告的作业,让同学们能够在完成书面报告的同时,把报告中的重点总结凝练,并用语言流利有效的表达出来。
(三) 团队合作(Teamwork)
团队合作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学院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课程设置中,我们会融入很多团队项目和案例分析,鼓励同学们结成小组进行头脑风暴,一起解决问题,并最后一起完成一个方案。亲身体会团队合作的过程,学会如何能够让团队各司其职,并能有效的推进结果。
(四) 勤奋刻苦(Diligent)
港科大的学生都是每个学校的尖子生,加上课程相对也比较紧凑,所以同学们也会相应承受比较大的竞争压力。学生们也会戏称学校简称UST的S代表Stress,T代表Tension。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也会释放更多的学习潜能,让压力成为动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勤奋和刻苦的精神,以及更好的抗压能力。
(五)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在相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做更多的事情,并且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这也将在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控项目和工作进度,灵活应对VUCA(volatility, uncertainty,plexity, ambiguity)时代下挑战。
此外,我认为,对于商科学生们而言,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线下实习或实践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有基础知识没有实践,你就可能会缺乏实际工作中将概念落地的能力;如果只有实践却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很多工作你能做,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在做的基础上突破。
澳洲会计师公会向港科大的同学们提供了奖学金、专业人士分享和实习岗位等丰富资源,也让学院的学生们受益良多。因此,我也建议同学们在认真完成学业学习的同时,去参与一些专业团体等机构提供的实践活动,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专业人才。
商科毕业生——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随着疫情和国际形势带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应对这样多变的商业环境,我认为,商科的同学一定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为什么还需要国际化视野?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你很有可能会在跨国企业工作;
2.即使是国内企业,可能会设立海外分公司,或从事海外相关国际贸易业务,日常的工作将涉及国际汇率、货币结算、利率影响、国家税率差异等。在遵守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融资环境、不同的法律框架和不同的税务政策的影响下,会计处理也会不同。
观察国内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国际化视野在我看来在未来或许更加重要。因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商科人才,才可以帮助企业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应对全球的汇率、利率、税务、政治等各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而拥抱大数据的革新,则能帮助你在数字化时代把工作变得更有效、低风险且更有趣。
举例来说,在原来做审计的过程中,每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有几百万笔交易及其凭证需要审核,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通过抽样的方式来审核,这样既不能够保证完全准确,工作量也非常的大。
而现在通过大数据互联,不管是多大的交易量我们都能够通过系统逐个审核,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从中找出有问题的交易,并核实这些有问题的内容。这也要求同学们需要有数据分析的技巧,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高质、高效。
其实,数据分析的课程现在不仅局限于商科,在市场营销、医学分析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课程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致力于为学生们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包括邀请事务所和企业的相关专家为同学们分享亲身经历,设置数据分析相应的课程等。
点击这里,阅读微信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