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洁 曹娟
“三大行动”开展以来,宜都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审计厅关于提升“审计作为”的工作要求,通过机制创新、重点突破、流程规范、队伍锻造和成果转化五个维度发力,推动审计工作科学规范,展现审计新作为。
一是织密机制网,构建协同监督“大格局”。推动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出台重大事项督办办法,将审委会议定事项纳入督查体系,制定预算审查与审计监督贯通机制,不断推动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在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领域贯通协同,联合纪委监委、巡察机构建立“纪巡审”联动机制,形成计划共商、问题共查、成果共享的协同模式,实现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制度化、具体化。
二是锚定主攻点,校准审计监督“风向标”。坚持“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宜都市审计局通过“双向问需”精准谋划年度项目,既紧扣上级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又将人大、纪委监委、组织部等重点部门的建议清单纳入考量,最终确定聚焦“宏观政策落实、深化改革攻坚、财政资金效益、风险防范化解、民生福祉保障、权力运行规范”六大领域开展审计项目,同时,紧跟民生需求,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管理、乡村振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专项审计调查,彰显审计“温度”。
三是严把质量关,锻造审计工作“硬标尺”。对2022-2024年度审计项目开展全周期质量体检。制定《审计质量问题检查清单》,实施“股室交叉互查+法规审理抽查”双轨制,综合运用档案溯源、证据复核、整改对标等手段,重点核查审计程序合规性、问题定性准确性、整改落实有效性,推动建立“查改评”一体化机制,形成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开展整改效果评估,推动审计监督从“结果管控”向“过程规范”延伸,切实将质量要求贯穿审计工作全链条,实现审计监督科学规范双提升。
四是淬炼生力军,锤炼审计监督“铁肩膀”。实施“亮工作赛项目比研究”专项行动,通过领导班子领学、支部研学、讲堂促学、个人自学等“小课堂”,围绕审计质量提升、大数据审计实务等内容开展学习,促进审计业务能力“大提升”。推行“业务+数据”双主审协同模式,同步嵌入SQL查询、数据建模等技术应用,选派8名骨干参与省厅审计项目,在重大项目中锤炼政治能力与专业本领。建立量化考核台账,将审计质量、问题线索移送率等指标纳入考核,构建“学练考用”全链条培养机制,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五是深化成果链,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认真开展研究型审计,通过科学审计调查精准定位审计重点,高标准编制实施方案。揭示建设管理风险点,针对公路工程等重点领域形成专题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系统梳理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形成专题报审计委员会审议,深化审计监督与容错纠错机制协同,系统总结近年来实践成果,精选报送典型案例,既彰显“治已病”的监督刚性,又体现“防未病”的服务温度,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延伸阅读:
淮安市强化科技强审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竹溪出台国企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