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威PK乐视
编者按: 曾经捅破“蓝田股份造假”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近日瞄准了乐视,提出“乐视烧钱模式难以持续”的论点。引来市场不少的关注。很多人曾经期待这份分析报告,认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难以经受住严格的推敲,但刘姝威的分析报告发布后,有人直言这份报告不专业,“打蛇未打到七寸”成为业内对刘姝威分析乐视网报告的评价。各方评论,精彩纷呈。
刘姝威观点
人物介绍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作为一个高校学者,刘姝威真正为公众所熟知源自2001年其撰写的一篇仅600字的分析当时牛股蓝田股份的报告,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这篇文章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此,2003年初刘姝威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23日发布《乐视网分析报告》,称根据乐视网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乐视网的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而盈利能力却大幅度下降。乐视网的盈利能力下降已经持续到2015年。报告称,如果乐视网继续实施“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那么,这种“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乐视网的投资者们愿意为乐视网“烧钱”继续提供资金吗?在国内外,被“烧钱”模式烧死的公司已经不少了。[详细]
刘姝威对乐视网分析报告的五大观点
    1、通过分析乐视网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和高管人员结构,我们看到,乐视网的优势是在传媒领域,尤其是网络视频。
    2、根据乐视网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对比上年同期,乐视网的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而盈利能力却大幅度下降。销售乐视TV是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视网的盈利能力下降已经持续到2015年。
    3、质疑乐视网继续实施“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这种“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
    4、质疑乐视网购买影视作品版权后,能够从影视作品的使用中收回成本和创造利润吗?
    5、以“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高股价。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 6月28日晚,刘姝威在其微博再次发文炮轰乐视网。如果在乐视网违规隐瞒公司盈亏信息的条件下,公司实际控制人巨额减持套现的行为得到默许,那么,其他上市公司便极有可能相继模仿这种行为。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如此做的时候,中国股市还具有直接融资功能吗?广大股民会否感觉受到了欺诈? [详细]

各方评论更精彩
力挺
  报告本身没有对准靶心
  以“烧钱”模式坐实乐视网的经营有问题,是逻辑上的错用。其一,从互联网企业的特性来说,本就无法以盈利水平作为衡量其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志。其二,企业之所以要上市,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股市的融资功能去的。其三,证券市场该不该说“故事”和“概念”?从根本上说,股市就是一个基于多数人的心理判断而得以运行的市场。不管是A股还是其他证券市场,“故事”和“概念”永远受欢迎。
  并非没有价值
  在乐视网这个具体案例上,刘姝威可能是失手了,但是就整个市场的气氛来看,刘姝威的忧心忡忡具有警示价值。
质疑
  高管架构分析立论错误
  首先,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不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其次,一家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不取决于公司的决策层(董事会)和高管层。
  主营业务分析误区
  主营业务分析已经回答了刘姝威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的质疑:乐视网的经营现金流入足以持续经营并且在成倍增长;乐视网一直在盈利。
  判断销售乐视TV是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典型的会计以节点数据判断的思维,还没有达到分析师解读报表的层面。
失落
  财务分析“不深刻”
  乐视网计划“2015年超级电视的销售量目标将要达到300-400万台,保有量实现突破500万台”。这是否意味着业绩将更为严重的受到拖累?某会计学教授表示,生产周期较短的制造业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发货以后便能获得收入,除非产品让客户免费体验,待真正销售出去后再确认货款,只是体验产品会否被提前计入销售量则不得而知。

  终端业务真的值得“烧钱”吗?
  会计学教授认为,“烧钱”应合理;但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的舍利是为了长期获利。

期待
        但曾经凭借六百真言就击碎“蓝田神话”的刘姝威,决定研究乐视网还是引来了市场不少的关注。
        一位深耕乐视网的研究人员认为,刘姝威届时发表的分析报告应该不会影响乐视网的整体大格局,可能短期内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影响。
        目前市场更大的期待还是在于6月24日刘姝威关于乐视网的分析报告。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的2001年10月,她从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并发表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市场和有关部门关注,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贷款,此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

刘姝威VS乐视网大事记
5月26日
    乐视网公告称,为缓解公司资金压力,贾跃亭拟在2015年5月29日~11月28日期间减持乐视网股票不超148049451股,将其所得全部免息借给公司作为营运资金使用,借款期限将不低于60个月。
6月17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发表《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贾跃亭成为重点炮轰对象,并引发争议。
6月17日
    午间刘姝威再次发短文《谁在搞人身攻击?》,并宣称“我(刘姝威)也就不客气了!”
6月18日
    刘姝威表示,将在下周三(6月24日)发布对乐视的分析报告。
6月19日
    乐视今日通过@乐视网投资者关系官方微博回应称:“感谢刘教授对乐视网的关注,我们诚挚邀请您到公司考察指导,了解一个真实的乐视。”
6月23日
    21:20左右,刘姝威在其微博发布了《乐视网分析报告》的文章。
6月28日
行业评论
  • 刘姝威色厉内荏、贾跃亭欲盖弥彰

    首先是利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阐述了乐视网的盈利能力下降的事实。然后进行质疑,但质疑的要点仅限于以下两点:一是借用摩尔定律,质疑乐视TV能否跟得上电子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二是质疑乐视网终端成本投入过大,而内容产品创造滞后。最后提出要终结“讲故事”圈钱的现象,让上市公司股价回归价值。然而认真思考后会发现,这篇分析报告的确是色厉内荏之作,有效的论证少之又少。下面就上述两点的质疑进行讨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