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肖祯)9月5日,由中国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主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和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价局承办的“2016SHIPDET主题课程—亚洲评价周”活动在西安举行。
作为绩效管理专家,左涛既代表教育部外资贷款事务中心做了此次论坛教育部门小组讨论会的主旨演讲,也担任了农业部门小组讨论会的主持人。事实上,对于首届“2016SHIPDET主题课程—亚洲评价周”活动,左涛并不陌生,他本人就是参加过SHIPDET课程培训的首批学员之一。“通过亚洲评价周这样的研讨机会,可以让全球更多的人听到绩效评价的‘中国好声音’。”左涛说。
据了解,中国教育部外资贷款事务中心负责教育部的外资贷款业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教育部的学生资助管理业务。“按照这样的业务(项目)特点,目前我们的绩效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绩效评价,主要根据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方法》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形成比较成熟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教育项目评价体系;二是国内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基本上是中央对地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的绩效评价,主要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预算司《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逐年填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申请表》和预算申报说明,并形成中期预算制度,即三年滚动计划。”左涛进一步解释说。
教育是育人工程,见效周期较长,需要持续的投入。绩效评价,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结果进行追踪,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教育财政支出,如学生资助专项转移支付,实施预算绩效化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落到实处。
在此次论坛上,左涛展示了一个逻辑框架图,对国际、国内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进行了对比,发现国际项目的主要评价原则,也就是一级指标都可以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国内项目)绩效评价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左涛说,这就是“拟合”,不是照搬,更不是生拉硬扯。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都有一套一般性的指标体系,业内人士称之为通式性指标体系。在左涛看来,绩效评价从环保、交通到教育、卫生,项目的结构不尽相同,每一个项目的投入持续时间、评价目的等也各有特点。通式性指标可以秉承“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但针对不同的部门和项目特点要进行特殊性指标体系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出绩效评价的威力。“目前,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方面,我们创建了公平性、创新性及教育质量等三个一级指标,并已将‘公平性’指标在评价工作中进行了尝试应用,以期创新评价内容,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约束性强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 左涛强调。
“一直以来,学生资助专项转移支付是重要的财政支出公共产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有必要实现国际、国内经验的交流共享,创新评价内容,不断提高政府的供给效率,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左涛最后说。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127/68126(书店),68069(编辑)68189(合作\广告)
工作时间:8:30-16:30 传真:021-69768028 webmaster@esn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