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
导语
        20147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社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首次明确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国企非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等领导也要进行审计。
部门、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同等重要,有利于形成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合力,推动各部门、单位事业的科学发展。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中央将
围绕反腐、改革、发展,加大审计力度,推进反腐败工,进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中央·政策
    27日,多部委联合出台的细则中提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依规接受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详细
过往政策
  •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详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详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向审计机关举报。审计机关接到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详细]

政策·解读
  • 经济责任审计将查处官员不作为

    刘家义表示,经济责任审计将重点关注官员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当和损失浪费,以及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详细]

  • 重点地区一把手任内将至少审计一次

    首次明确建立领导干部轮审制度,即审计机关对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重点审计对象包括重点地区、掌握资源量大的重点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等。[详细]

  • 经济责任审计细则:地方债等纳入审计

    重点关注:国企非法定代表人领导也须审计。哪些方面对以往规定作了细化?哪些党政主要领导需接受审计?[详细]

  • 财政部审计署重拳斩断不良作风

    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审计署日前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详细]

  • 审计署将加强对培训中心等经营单位审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深入开展对培训中心等经营性单位监督管理,打好反“四风”攻坚战和持久战,近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加强培训中心等经营性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对相关工作作出规定。[详细]

审计·成果
  • 去年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金额300亿元

    去年,全国共对4万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300多亿元,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360多人。[详细]

  • 审计署:7年逾2580人经审计被送纪检司法

    中央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审计署党组成员张通今日指出,200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领导干部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258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详细]

各界·评论
  • 高层对审计反腐作用有更高冀望

    自审计署1999年6月首次向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审计报告以来,一大批中央部门的财务问题一年一度被公开披露,“审计风暴”也年年刮起,但公共财政漏洞年年依旧,制度缺陷日益昭彰。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中央政府似乎已下决心要在解决相关问题上有所作为[详细]

  • 审计常态化促领导干部守规矩

    在相当意义上说,审计制度的刚性,就体现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的一个新起点、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例行审计一下,把审计结果“挂账”,审计制度恐怕就成了纸老虎[详细]

地方·审计
  • 山西:审计查出问题资金逾2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呈现三个特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长质量有待提升;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但配置效率尚需提高;财政管理不断改进,但依法理财能力还应增强。[详细]

  • 云南审计报告:去年三公经费会议费降低

    今年共审计21个部门,延伸审计下属和其他单位115个。结果表明,这些部门2012至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三公”经费、会议费得到控制,2013年比上年减少5715.07万元,降低23.75%。 同时,此次提交会议审议的审计报告,也显示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对于查出的问题,审计已依法进行了处理。关于整改的全面情况,省政府将在11月份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详细]

  • 广西审计发现问题金额93.51亿元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自治区审计厅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要情13份,涉及重大问题26个,提出审计建议33条。同时涉及问题76个,问题金额93.51亿元。向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9件,涉案人员14人,涉案金额2489.78万元。[详细]

  • 河北去年审计查出违规金额逾204亿

    2013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3021个审计(调查)项目。查出违规金额204.16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9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845.73亿元。通过审计处理,已上缴财政35.71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3.29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4.09亿元,挽回(避免)损失16.87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以及其他部门移送处理事项82件,移送处理人员51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