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管理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现代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承担传统的记账、内控、预算等基本职能,而且要更多地承担企业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企业理财、并购重组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这需要财务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站在企业战略国际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当代财务管理及金融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专业人才匮乏
可是,目前国内的现状是,会计人才过剩,但是财务管理人才奇缺。
根据有关报道,在南京的求职者中,财会、出纳等职位的供求比例,竟然达到了46:1。而在广州、西安、重庆三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排行榜前10的职位,都没有出现会计类职位的身影。
在成都人才市场的人才库中,会计专业是存量最大的一个专业,以至于每5名求职者中至少有一个是学会计的,并且大多数是近几年毕业的。不少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已经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中。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优秀的财务管理和金融人才相对匮乏,而目前国内财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能有效满足这种急切而庞大的需求。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企业战略上领先,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要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真正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并能够理性开展投资和融资活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全球化需求
经济全球化还要求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这同样离不开财务人才的素质提升和人才的国际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的。
纯粹的国内财务管理,其财务活动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活动通常不跨越国界,这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是常见的。而国际财务管理则不同,企业的财务活动跨越了本国国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企业、单位、个人发生财务关系,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均超越国界。
入世后,特别是在公司国际性融资、合并、上市及收购方面,中国需要有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财务管理师。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张佑才在谈到决定一个企业或公司效率和效益的高低的因素时表示,三分靠技术,七分靠财务管理。他认为,中国大约急需30万财务总监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据国际财务管理协会(IFMA)中国总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8月31日,中国地区持有国际财务管理师(IFM)证书者人数仅有8000人。中国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还有很大的缺口尚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