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为了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普华永道(PwC)对来自40个国家的3937名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他们的国际流动工作经历及其需求。而在170名中国和香港受访者中,有109名女性和61名男性。与此同时,普华永道对负责全球流动岗位的134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目前的国际流动工作岗位、人才管理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16年的最新报告——《现代职场:让女性外派更具意义》(moving-women-with-purpose.pdf)显示,当被问及目前的雇主是否在国际流动工作机会上做到了男女平等,给予肯定回答的女性要比男性少19%。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男女的回答差异缩小为10%,显示中国内地和香港女性对雇主的国际流动工作体系的满意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很多受访者认为,能够给予国际工作机会是理想雇主的重要特质。有75%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女性把这一点列为非常重要。类似的,有74%认为这是雇主吸引和留住她们的重要因素。这种情绪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女性当中尤为强烈。这与普华永道去年《女性千禧一代:人才的新时代》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当时有71%的女性千禧一代表示愿意在职业生涯中去往本国以外的地方工作。
全球调查结果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调查结果还发现了以下挑战和差异:
. 70%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受访者(男性和女性)表示,最适合被派出国工作的时间是职业生涯的前六年,然而33%的企业目前不在职业早期提供岗位流动机会。
. 84%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女性希望本公司的海外工作机会变得更加透明,这比国际65%的比例还要高出19%。
. 62%的受访者(男性和女性)表示他们最喜欢长达五年的工作委派。另外,35%的女性更倾向于短期委派(比男性多5%),33%的女性更能接受经常性的出差(比男性多13%)。
. 专业人士首选的外派目的地与企业所提供的并不匹配。58%的女性受访者与39%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搬迁到中东地区。同时,63%的女性受访者与38%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去非洲。
多元化错配
这份报告强调,如今女性对国际流动工作岗位的需求处于历史高位。然而,这种需求并没有被反映到现实中。在负责全球流动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中,有超过半数(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女性员工在全球流动岗位上的代表性不足。
虽然有60%的跨国公司利用岗位流动来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但仅有22%的企业在积极努力提升女性员工参与岗位流动的机会。此外,也仅有22%的负责流动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示,他们的岗位流动和多元化战略是统一的。
具有性别包容性的岗位流动项目
就女性考虑国际派遣工作所面临的最大职业挑战而言,前四大挑战中有三个与回国安排相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有59%的女性最担心的是派遣结束回国后自身的职位定位问题。
挑战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这份普华永道的报告挑战了人们的某些特定假定与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例如,有子女的女性员工不愿意到海外工作,或者女性不愿意去海外工作是因为不愿意拿其配偶目前在国内的高薪工作冒险。而事实上,在希望从事国际岗位工作的受访者中,有41%的女性已经身为人母,而身为人父的男性比例则为40%。在双职工家庭中,有77%女性的收入已经等于或者高于她们的配偶,这使得企业在考虑男性和女性人才的岗位流动安排时,必须正视双职工家庭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