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绵阳|开展经济责任‘诊断式’审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绵阳市审计局创新推行经济责任“诊断式”审计模式,三年来深耕细作,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聚焦关键领域、开展精准“扫描”,以审计监督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被动查错向主动防病转变。突破传统事后审计局限,改变损失产生后再追根溯源的传统方式,主动嵌入,聚焦前端“体检”。总结提炼在异地交叉审计查出问题,举一反三,形成预警清单与专项建议,提前揭示政策执行偏差、项目潜在风险及管理薄弱环节,推动问题化解于萌芽。三年来,累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预警信息16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决策风险。
事后治疗向全程监管转变。突破传统领导干部离任后审计局限,积极探索“任期制”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领导干部的整个任期,实现审计监督的常态化和全过程化。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经济责任“任期制”审计实施方案(试行)》,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有效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廉洁用权,为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注入审计动能。
人工把脉向智能问诊转变。突破传统有限抽查审计方式局限,积极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致力实现审计工作全面覆盖。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无人机近地航拍+实景三维建模”“GIS图斑计算+影像分析”“大数据筛查+关联比对”技术应用发现建设用地管控、耕地保护、政府招标采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24年,通过大数据审计发现疑点线索30余项,疑点数据记录10万余条,有效提升了审计监督的针对性、精准性和穿透性。
绵阳市经济责任“诊断式”审计模式,实现了主动赋能、价值赋能以及技术赋能。未来,审计机关将持续深化“诊断”内涵,提升“问诊”精度,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提供坚强审计保障。
延伸阅读:
广东修订部门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恩施市组合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效
荆州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