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推行制度、人员、科技“三保障”工作机制,管好“生态账”,推动江夏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压实主体责任。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河湖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法规落实、政策执行、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履职监督范围、客观审慎评价,落实情况报告和整改督办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部门联动,明确职责要求,避免责任重叠或缺失,强化领导干部主体责任落实,形成生态资源保护合力,助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优化人员保障,明确审计重点。针对自然资源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的实际,领导靠前指挥,选优配强力量,把有丰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经验的同志充实审计组,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并建立上下联动的协调机制,压实目标责任。围绕审计重点,梳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收集相关年度内的工作总结、制度文件、政策资料等,分析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强化生态文明保护主线,对照相关制度要求,重点关注重大决策落实、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和效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内容。
三是推动科技保障,提升审计质效。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点多、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将前沿技术与自然资源审计业务有机融合,打破了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使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联动分析机制,运用3S技术、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镜头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比对和关联分析,发现异常数据和潜在风险,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问题分布及变化趋势,提高审计精准度,确保审计证据链更加完整可靠。
延伸阅读:
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守护绿水青山
山东出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整改指引
郧西健全经责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联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