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掇刀区:‘三化’工作法让审计整改 ‘落地有声’”
近年来,荆门市掇刀区审计局通过探索“整改督导前置化、审核标准证据化、审计价值长效化”的工作路径,变“事后督促”为“全程赋能”,切实提升整改质量与效率,让审计监督“落地有声”。
整改督导“前置化”。为破解审计整改始于审计报告出具后出现“问题堆积、整改滞后”的情况,掇刀区审计局将整改督导贯穿审计实施全流程,让整改从“事后补救”变为“事中纠偏”。一方面,边审计边督导,即时问题即时改。另一方面,征求意见阶段“划重点”,整改要求早明确,及时送达《整改要求告知书》,召开整改前置沟通会,清晰列出问题清单、整改依据、整改标准和预期目标。
审核标准“证据化”。在审核整改报告及佐证资料时,掇刀区审计局坚持“不看承诺看凭证,不看文字看票据”原则,用证据完整性和关联性作为衡量整改是否到位的标准。从要求“说明情况”转变为要求“提供证据”,用“实物”代替“描述”;从要求“表示已整改”转变为要求“证明已闭环”,用“链条”代替“单点”;从接受“定性表述”转变为要求“量化证明”,用“数据”代替“形容词”。
审计价值“长效化”。审计整改不能止步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借此机会,建立一套“免疫系统”。掇刀区审计局坚持引导被审计单位:一是关注“病因分析”,是人的问题、制度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二是鼓励“举一反三”,对同类业务、其他环节进行排查;三是重视“制度固化”,将有效的整改措施转化为新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
延伸阅读:
大冶统一审计整改标准做好"下半篇文章"
两地开展审计整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北海市审计局开展审计整改督促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