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审计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武昌区审计局以研究型思维“把脉”审计整改工作,开出“四剂良方”,从压实责任、分类施策、完善机制、贯通协同等四个方面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根治整改不力问题,“疗效”正在显现。
一是开“责任药方”,压实责任主体。在审计整改中,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项目组长为跟踪督促整改主要责任人。用好审计问题、整改任务、整改结果三张清单,强化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对逾期未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追责到人。
二是开“愈合药方”,分类指导治理。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从源头破解屡审屡犯问题。厘清问题根源,对事权、财权进行界定,分清问题根源是体制机制问题还是管理漏洞、是“无意过失”还是“故意谋私”,是“不善为”还是“乱作为”,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整改要求。同时按照整改时限,分为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类:60日内可完成整改的立行立改类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一年可完成整改的分阶段整改类问题,提出中长期的规划;需持续推进的复杂问题,则持续跟踪,提出整改方向。
三是开“技术药方”,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审计整改督促方式,按照“一个项目一跟踪、一个事项一督办”的要求,各科室每年对往年审计项目的整改情况开展“跟单式回头看”,做到问题不解决、服务不停止。对于“敷衍式整改”,制发审计整改督办函;对于“屡审屡犯”情况,全面核查被审计单位内控建设情况,及时堵塞漏洞;对于“疑难杂症”,专题讨论研究整改方向并及时撰写要情专报等,让整改及时有效落实到位。
四是开“培元药方”,联合发力推动成果转换。进一步完善各类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贯通协同的工作流程,实施“巡审结合”,将审计整改事项作为巡察反馈意见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审计整改率与人员晋升、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将审计整改情况列为民主生活会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真正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监督效果。
延伸阅读:
桂忠才赴北海市银海区审计局调研指导
保康县审计局开展内部审计调研工作
明光市审计局推动整改效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