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CFO:一个阶层的浮现(4)

来源:首席财务官   发布时间:2005-06-03  作者:阳光   编辑:janny

阅读:4451  打印   RSS 字号:||

   有了此前几年西方会计的实务经验,学校的课程对韩颖几乎不构成负担,只是用来印证她当年在中海油从外国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她的专业课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而实践中接触的很多问题,在薄薄的教科书里无法找到答案,于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厦大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我一进去就觉得,当年跟外国人接触时的一些感性认识很快就深入到了理性层面。”韩颖把图书馆里所有最新的跟西方会计准则有关的书都找了出来,放在一起。每天一去图书馆,管理员就把这一摞书递给她。

以韩颖的实战经验,西方财务人员如何做会计、做财务分析、做预测、做计划,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她都心中有数。在图书馆里,但凡她觉得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包括相关金融知识、会计准则等实务、各类表格,她都进行摘录,抄下英文原文,回来再翻译成中文。后来,所有这些资料都成了一部书的底稿。

“一想到离开厦大,就没有这个图书馆了,我就倍感时间紧迫。”韩颖的学制是3年,她所有期待回答的问题都要在这里找到答案,为此她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课余几乎没有任何时间不是在图书馆度过的。1985年毕业时,她竟然编纂完成了一本140万字厚厚的著作,名为《英汉汉英会计词典》,是一本关于西方会计学的工具书书稿。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超出了的预料。1986年,韩颖将清样稿交给清华大学出版社,没想到接下来是长达6年的校对工作。“平常这么厚一本辞书都是一个编写组完成,每人负责一章或者几十页,但我只有一个人,每校一次要半年时间,任何一个英文字母的大写小写都不能看错了。”6遍书稿校下来,韩颖对书里的内容已经倒背如流,这更为她日后的业务运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奠定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同年11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中国会计制度同以苏式会计为模板的计划会计模式正式决裂,开始全面与西方会计制度接轨。

《英汉汉英会计词典》199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中西对照、厚达千页的国际会计辞典,不仅开国内西方会计工具书之先河,更难以想像的是,这本辞典在出版前10年就开始动笔。不久前,韩颖无意中得知,这本凝聚了她多年心血的书已经第8次印刷了,而当初一页页写在信纸上的书稿,已经发黄,她还精心地收藏着。

“会计必将在信息化时代由独立学科逐渐沦为边缘化的学科。”这是被周总理誉为“理财国手”的杨纪琬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的预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席卷中国企业的波澜壮阔的信息革命,以ERP这样的市场启蒙走向高潮,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条件,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计划和决策制订上来。与此同时,集团企业也大量诞生。

10年“寻宝之旅”

厦大毕业后,韩颖的眼界愈加开阔,她最想做的事就是把学到的西方会计知识应用到商业实践中。继中海油搭乘国内开放的第一班车后,1988年韩颖又赶上了中外合资的早班车——加入国内首家合资公司中国惠普。作为一家跨国知名企业,惠普有着非常成熟的管理和先进的文化。埋头于这样一座“宝矿”,韩颖由此开始了10年的“寻宝之旅”。

“惠普10年,我最大的收获是使一套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从近乎闲置状态最后得到了彻底、完全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成熟的西方市场文化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言行里。”谈到这段职业生涯,韩颖充满了感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关于 CFO 的新闻 关于 CFO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