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业规划正文
 

财会职业规划的四种疑案(2)

来源:会计师   发布时间:2005-11-14  作者:王大力   编辑:david

阅读:7945  打印   RSS 字号:||
职业规划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收入待遇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同时,要紧紧把握住财会领域的特点,既要考虑知识背景,也要考虑组织类型与其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更要理解中国特色;并且,职业规划不是冲动地跳槽,而是长时段地思考与计划,在这过程中,不能跟风,需要冷静,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持续地修正。

疑案三:是“闻风而动”还是冷静思考?

说到目前财会职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就得谈谈目前财会职场的信息问题。目前个别财会职场信息,包括一些评论性的文章,是具误导性的,往往使人们只见火,不见冰;标题挺醒目,好像财会职业风景正好,但其中的内容却不是这样;文中的内容不置可否,个别时候甚至出现财会常识上的错误。
  财会职场信息来源于传媒,其中经过了记者等的处理加工过程,所以不等同于现场。传媒有“吸人眼球”的欲望,不可避免地会有炒冷饭与道听途说等个别情况。同时,就招聘广告而言,有一些企业本不需要财会人员,或不急需财会人员,或已有了人选,但也纷纷寻觅高贤。这其中的原因复杂,或为追求广告效应,或为建立人才储备,或其他原因。实际结果,往往是投简历如石沉大海,或者只有面试而无下文,使应聘者白白耗费了精力。笔者曾见过一个企业招聘财会人员,以该企业实际情况,对相应财会人员并不急需,但由于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等原因,有些换人招人的意向。于是,又是互联网上登广告,又是现身于人才招聘会摆摊位。结果,简历收了一大堆,面试的人络绎不绝,最终也没有选上一个。
  信息时代,面对大量财会职场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不现实的,于是,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就显得极为必要了,也成为财会职业规划的一项软功夫。看财会职场类资讯,建议把握住三个要诀,一是关注其中的事件与信息,就是抓住“干货”,若与己相关,可多方打听求证,以利于自身职业发展;二是对访谈的内容,宜提高警惕,其中可能有软性因素,或者有广告宣传的浓重色彩;三是对评论与定性类文字,宜本着批判的精神,因为,业内人士的亲身体验最重要的,也叫“实践出真知”。

疑案四:是“跳槽”、“换工作”、一次搞定还是长远规划、持续修正?

冷静思考之后,就少了些冲动。在此基础上,就不会简单地将“跳槽”、“换工作”与职业规划联系起来。然而,现实中,冲动往往多些。比如,闻听会计师事务所薪水高启,很多企业中的财会人员就坐不住了,跃跃欲试,并致力于获取入门砖。据统计,2005年的CPA考试,共有58万多人报名参与考试,而实际到考率却不足一半。其实,跳槽与换工作只是职业规划后付诸行动的一种方式。也有的是在本单位、本部门中进行未来的规划。职业规划应该是一种近期与远期的统筹,甚至可前移至学生时期。
  同时,财会职业规划不是一次成型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自身情况与外界环境都在变化,所以,需要持续修正。有一位历经企业财会、证券公司相关工作的年近四十岁的人士,应聘到一家中型企业做财务总监,收入不高,考虑到自身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没太纠缠待遇问题。然而,在试用期内,他发现该企业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所以几个月后还是离开了该企业。这个案例说明,职业规划过程中需要持续修正,套用一个时髦的词,叫与时俱进。

总结一下上面的四种疑案。职业规划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收入待遇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同时,要紧紧把握住财会领域的特点,既要考虑知识背景,也要考虑组织类型与其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更要理解中国特色;并且,职业规划不是冲动地跳槽,而是长时段地思考与计划,在这过程中,不能跟风,需要冷静,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持续地修正。
  当然,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科学合理规划是一个方面,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诸多偶然性。但是,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总是没有错的,因为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职业规划 的新闻 关于 职业规划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