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求职参考正文
 

初入职场者谏--入行篇(2)

来源:天涯社区   发布时间:2005-11-25  作者:碧海清天   编辑:janny

阅读:3631  打印   RSS 字号:||

第二个,我在选择企业时盲目追求规模,一心想进入大的企业,却没有思考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途及自己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在进入这家企业后不久我很快意识到,选择家电行业是不明智的。家电行业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94、95、96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几年里迅速扩张,跑马圈地,创造了大量的职位。这几年加入的大学生被迅速委以重任,许多分厂的处长都是这几年的毕业生,但到98年时家电企业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出现了卖难的问题,基本停止了扩张,许多96、97年的毕业生都不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当时青岛较具代表性的几个家电企业集团,对人才消费上均出现了极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倾向,公然提出赛马不相马的理论,大量囤积大学毕业生。这个策略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省心的,但对每一批“马”而言呢?没有了细心的呵护,只有进化论的生存法则,成材的概率能有多高?当年,我签约的这家企业招收了260多名毕业生,这么大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公司,而公司短期内没有进一步的扩张,在任的科长、部长多是1-3年前的毕业生,对大多数的毕业生而言期望从中得到历练,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是不现实的。我以后的经历也在反复证明着这一点。离开后,我在青岛的一家家具商场工作,这是家民营企业,进入这家公司后不多久,总经理就将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工作交给了我。我跟总经理说我没有做过,怕做不好,总经理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说,人的能力都差不多,都是工作中历练出来的,所谓专家不过就是比我们多看了几本书,早看了几本书而已,没有什么会与不会的,努力做,不会的就去学就是了。三个月后我就被任命为这家企业的人事行政部副经理。我第三家单位,是一家在深圳上市的的合资企业,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行政、人事、企业文化工作方面都有介入,并以工作业绩与工作投入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但在任命的时候,我成了部门斗争与部门平衡的牺牲品,最终促使我辞职远赴上海。到上海后,我就职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月就被正式任命为人力资源部经理,全面实践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半年多后被任命为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一年多后被任命为咨询公司总经理。虽然进入一个规模小的企业起步时薪水低一点,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只要你有能力,能把握机会,成功几乎具有必然性。

第三,忽视了对未来同事进行的观察与思考。在签约前几乎没有有意识地接触该公司的任何人员,签约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几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说,如果发展顺利,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同事,对他们我当时也进行了一些观察。比如一直与我直接处理人事手续的那名人事人员给我的感觉是特别的横,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而有一次办手续过程中我碰见过一个科长,满身挂着粗大的金首饰,从长相与举止,完全是一幅农村妇女形象。当时对这些零星观察中得到的印象没有进行分析,更没有想到对其整个的人力资源现状及从中可能透视出的用人文化进行分析。以后进入这家公司之初又与上面那位科长打过交道。她带我们外出郊游,午餐时有人反应发放的面包与火腿肠不够吃,你猜这位科长大人说什么?“那怎么办呢,吃我的肉?”搞的那位提意见的仁兄弄了个大红脸。后来我听说,这位科长是某要员的家属,在我离开企业前她又被提拔为副处,成为人力资源部的二把手。而接待我那位自称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生的人事人员一年后好象也没得到晋升。由于应聘的时候,不注意筛选,以后我辞职的时候就受到了惩罚。做了一个多月后,我提出辞职时,那位人力资源部部长连我的辞职理由都懒得看一眼,拍着桌子喊:“辞职,没门,你以为这儿是什么地方,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要去哪就去哪好了,不要在这叨叨。”由于他们扣着我的档案不办理辞职手续,又不给我落户,我为这次辞职付出了五年没有户口,没有社会保障的代价,直到现在,我的户口还是一个死结,青岛、学校所在地、老家都不让我落户,报户口无门,我成了阳光中国的“黑人”。

第四、对大企业有畏惧心理,任其摆布。在签约时我曾经向几个相关人员问过进入公司后的职位与待遇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我的答复一律是待遇公司有规定,职位要见习完后安排。这种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从大里说是违反劳动法规,从小里说是对应聘人员的不负责任与不尊重,让应聘人员打闷包应聘,承受择业的巨大风险。但由于急于签定协议和对大企业的信任,我放弃了追问的权力,在协议里面也没有坚持写明相应条款,这为我上文中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以素有的草率与理想主义,我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几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从此埋下了种子。尽管我从不后悔过去的事情,但我还是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教训。希望有个好的前程、拿到高薪的新人,一定要注意对公司的选择。毕竟高薪来自于公司的高效益,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追求高薪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考察拟应聘的公司机制是否健全,领导人是否具备前瞻性眼光,产品是否具有前景等因素甚至比我们到一个企业里面埋头苦干、辛勤付出更重要。毕竟在盐碱地上播种,收获的希望是渺茫的。

慎签长劳动合同

进入企业几天后,我们200多名毕业生被集中在一起,由人事部门组织签定劳动合同。一个小个子的人事人员把合同条文宣读了一下,就要求每个毕业生签字。我们拿到的是一份时间限死为8年,见习期一年,没有试用期的长合同,离职需按当年平均工资按未履行合同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违约金。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会场内人声鼎沸,大家对合同条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异议。由于合同中对工资待遇等描述笼统,大家问题都集中合同期限、违约金与见习期条款等问题上。人事人员态度非常强硬,告诉大家合同期八年与支付违约金是公司的政策,去年还是十年呢,大家只有签与不签的选择,不能更改合同时间。至于见习期条款是国家的规定,不能讨论。合同里面删掉了试用期条款,因为同见习期条款是重合的。如果大家认为企业不适合自己发展,在见习期内可以选择离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关于 职场 行业 的新闻 关于 职场 行业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