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细节,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坤在公司管理方面的混乱。虽然黄怒波在管理大局层面足够清醒:管理主要是解决内部利益机制的问题,一要满足人合理的物质要求,一要满足人合理的社会存在的要求,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控制好大局,就足够了。
听上去,这种管理思想和国际上公认的人际关系学派的管理思想相吻合,立足在对人性深刻的认识上。但是思想落实到现实层面则有一段距离。这并不是段产生美的距离。
网上有一篇黄怒波写的《论公司政治》广为流传,文章提到管理中的各种病态现象,比如争抢利益和空间,消极怠工,揩油等等。文笔轻松,但透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作者表面上嬉笑如常,却和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一样,都在述说着人们对利益的永恒追逐,算计和无情背叛。
好的管理制度就能避免这一切吗。黄怒波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只能算大账,你必须忍耐,你必须妥协,一个企业家做到最后必定是个政治家,是个哲学家,是个修禅悟道者”。
大账,只有那些利润丰厚的企业才算得起。一旦市场竞争激烈,对于细节方面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尽管此前,黄怒波通过巧妙地制定蓝海战略避开了激烈竞争并赢得丰厚回报,但中坤能永远只算大账吗。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在计划中的纽约、新加坡或者英国的上市,将把中坤从一个民营企业转变为一个公众型企业,这个转变,可以督促中坤具备高标准公司管理水平。
对黄怒波采访录音的整理花了较长时间,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寻找他所呈现出来的极端与极端之间的界面,不过,这也许是他真实性的一个表现。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谈话才会非常顺畅,没有矛盾。
我还发现黄怒波和松下幸之助倒有几分相似:他们为企业提出的口号都高大得近乎意识形态:松下的是—我们为了更崇高的人类理想而工作,黄怒波的是—让我们为社会多做一些;他们都喜欢在不同方面发表见解;他们都是文章高产的人;他们都对人性有很深研究。但松下在他人生的后半部分, 已然悟道,致力于对人类幸福的追求。黄怒波呢,下个十年,他退出管理层,将会有什么样的修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