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业规划正文
 

应用型会计人才全面发展之路(2)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6-10-26  作者:尉敏   编辑:zlcx

阅读:12814  打印   RSS 字号:||

  品牌创建:突出高层次,严把质量关

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为己任的MPA,其培养质量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为确保MPA品牌的高质量,MPA培养自首届招生就严格明确了报考条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专业(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两年以上者”。这一报考条件不但对报考者的学历、学位做了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实际工作年限上也有着严格的限制。符合报考条件者须参加每年10月份的英语、综合知识、财务会计的全国联考和各办学单位自行组织的政治理论考试。考生参加全国联考并达到各招生单位自主划定的分数线之后,还需要过面试关。由于MPA是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教育,因此在MPA招生录取工作中特别重视面试环节,各院校都成立相应的面试小组,面试时注重考察考生的职业背景、实践经验、沟通表达能力、专业潜质、逻辑思维、外语口语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保证生源质量,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一套调控办法。在每年MPA的笔试环节,虽然各招生单位可以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但全国MPA教指委将对各院校上年招收学员全国联考笔试的平均分数进行排名,排名前6位的院校可在上年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而对排在后两位的院校则适当压缩次年的招生规模,以此来控制MPA生源的整体质量。同时,国家MPA教育主管部门还建立了对MPA培养院校的评估机制,以评估促建设。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拟订的《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对象、评估范围、评估性质、评估方式、评估项目和评估指标、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等作了详细规定。其中,评估项目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培养效果四个方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门槛”较高的报考条件、务实的教育管理体系将有利于MPA成为千万财会工作者心弛神往的教育殿堂。

办学模式:百花齐放、优势彰显

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首批MPA教育试点院校或研究所,同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按联合培养方式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首批确立的21个院所均设有会计学博士点,学术积淀深厚,藏书丰富,普遍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这些办学理念和模式必然影响到MPA的培养模式。

例如,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MPA项目中心在MPA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制度先行、质量先行、服务先行”的办学理念。他们把增强学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其教学的重要内容。自第二届MPA开始,他们专门设置了拓展训练课程,并计学分,效果十分明显。南京大学的MPA秉承南大的优良传统,注重学员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员很受触动。中国人民大学MPA项目依托素有“中国工商企业管理的摇篮”之称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拥有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MPA项目的成功经验,多年积淀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其优势不言而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EMPA学位项目,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开展MPA办学与实践探索的教育机构。他们不仅在中国大陆最早引进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办学理念,而且通过两年多的办学,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上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国际水准的MPA课程体系、教师资源、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为2004年以来继续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是国家确立的首批MPA试点院所中唯一一所研究机构。作为依托财政部并为财政部中心工作服务的科研机构,与财政、税收、会计等政策制定部门联系密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政策制定者举办各种讲座是该所研究生教育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厦门大学会计学科作为中国会计的第一品牌,其会计系可以说是中国会计与财务人才的摇篮。厦门大学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MPA项目以厦门大学会计系的雄厚实力与强大的师资阵容为依托,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享优势资源。由该校MPA学员自发组织的MPA联合会举办的定期论坛,由学员自行选题、教师参与评论,因而极具特色。

MPA、MBA的比较

自1991年MBA在我国设立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如今MBA可谓是人尽皆知。MBA不仅课程涵盖面广,而且其下设专业方向也较广,其中就包括财务会计或相关方向。MPA项目设立以后,对我国大多数中高级会计人员而言,就有MPA、MBA两种可供选择的深造途径。那么中高级会计人员应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呢?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市场发展部汤超义主任的话很具代表性:MPA、MPM(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等专业学位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MBA生源的分流。MPA、MPM这些专业学位还没出现时,大家都涌向MBA,由于MBA的课程涉及面非常宽,其实这不利于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MPA的出现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易于打造学员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MPA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而且首届MPA至今仍未毕业,但MPA的适时推出还是改变了以往国内几乎没有完全适用于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尴尬”,为中高级会计人才“量身定制”了适合的深造途径。目前,MPA在社会上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认可。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会计人才 全面发展 的新闻 关于 会计人才 全面发展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