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对公司发展有什么意义?
汪:总的说来,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无论对武钢集团还是武钢股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钢股份作为上市公司,是武钢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它能够真实反映武钢钢铁主业的生产全貌和发展前景。首先,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销售收入重组后有300多亿,原来只有60多亿,利润重组后30多亿,原来只有9亿多;其次,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再者,使钢铁生产工艺在一个管理组织体系内趋于完整,为武钢发展成为电工钢、汽车宽幅面板的生产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钢铁主业成功上市后,武钢集团完成了钢铁主业重组的战略目标,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集团公司还有许多非钢铁产业,只有把钢铁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整个武钢集团的发展。
新:在推行实施这项方案时有没遇到困难和问题?
汪:在推行实施这项方案前,钢铁主业大部分业务在股份公司之外。武钢集团一向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改革不能一刀切,不能因为改革而改变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和流程,管理层非常重视本次钢铁主业的重组改革,实施这项方案时解决了重组方面的许多问题。虽然创新的融资方案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增发工作也顺利完成,但实施这项方案后还有许多艰巨的后续工作要做,例如,重组后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整合、理顺与控股股东的关系,股份公司钢铁主业未来的发展,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充分利用好武钢股份这个平台发展武钢,武钢股份未来的发展等等,这些工作和问题有的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能够解决,有的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探索解决。
新:定向增发需要二级市场提供36亿元的资金,您认为会对二级市场带来资金压力吗?
汪:我认为社会闲置资金并不少,问题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是否有信心,对新的增发方案是否认同,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是否有信心。当时,武钢股份增发后收购资产需要的总资金90多亿元,其中,从二级市场向社会公众股募集资金36亿元,向武钢集团募集资金54亿元,其余自筹。在增发过程中,投资者认同武钢股份的增发,并踊跃认购,认购倍率达20多倍。增发工作完成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武钢股份的股价走势逆大势上扬,给参与武钢股份增发的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回报。所以,这次定向增发没有对二级市场带来资金压力。
新:公司在成本控制工作上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汪:公司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一方面是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从源头控制成本。根据公司上年指标完成情况和历史先进指标,结合年度生产特点,编制预算指标控制成本;另一面在公司内部推行“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是对标挖潜,对比宝钢、鞍钢等钢铁企业的先进指标找差距,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二是专项管理,对某一物耗指标高了或存在问题,采取集中相关部门的人员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是生产工艺造成的、还是生产管理造成的,既体现专业性也体现协作性;三是根据市场情况,改变产品的品种结构提高效益;四是设立“成本效益纵深行”奖,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工作;第三方面是技术创新降成本。通过资金投入、改革工艺、改造设备、改变管理等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控制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