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联想集团前,马雪征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除负责管理由中国及欧洲共同合作发展的科研项目外,同时负责世界银行给予中国科研借贷项目的行政管理及联系工作。如果不是1988年陪周光召到香港联想视察,马雪征的人生道路不会是现在这样。
1988年,柳传志找到马雪征,要她带周光召去香港联想看看,马雪征看到了让她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幕:一帮光着膀子搬箱子,就几十平米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仓库,电梯就是货梯。那时的柳传志也其貌不扬,穿着一件很旧的西装。
柳传志给马雪征讲的故事却超过这几十平米的办公室,说公司要做中国最成功的PC代理,公司要在香港上市。柳传志说得很有激情,但也不着边际。马雪征就是为这种激情感动的,两年后,她辞去了中科院的公职,下海加入了联想。
1992年,马雪征升任联想集团的副总经理,1990至1995年期间,马雪征负责联想集团的主机板生产业务,联想集团于1997年架构重组后,马雪征就开始负责集团的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司库部、企业传讯部、人力资源部等的整体运作管理。1997年,马雪征一直担任联想集团执行董事。
马雪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CFO这个角色。马雪征认为:传统的CFO就是会计、账房先生,现在要求CFO能够从财务角度对公司战略有所支持,在这个过程中CFO首先是要积极的参与,并提供有建议性的方向和角度。
联想高管全职业化
23日晚,针对联想集团发布的2006/2007财年年报和2007第一季度财报,马雪征说:“联想收购IBMPC的整合已经临近转折点,联想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充满了信心。”
马雪征认为:联想国际化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过了这个转折点,联想国际化的业务就能稳步运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联想全球所有区域实现了赢利,其中包括竞争最为激烈的美洲区。联想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联想首次在美国扭亏为盈。
另外一些指标也显示那个转折点即将到来,联想集团总营业额达到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9%;毛利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第四季度的毛利率达到了15.2%,比第三季度上升了1.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马雪征认为,并购完成之后,联想的协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也认为,真正的转折点到来有两个标准:一是持续赢利,目前在美洲地区只是一个季度赢利,得需要数个季度的赢利;其二是净利润率达到4%,目前联想只是中国区的净利润率达到了4%,全球的净利润率仍然不超过2%。
杨元庆认为:联想去年第四季度的势头是可持续的,再过几个月,联想的财报将证明联想已跨越了所谓的转折点。
杨元庆告诉记者:离任CFO后,马雪征会像柳传志一样在战略方面给联想集团管理层以指导,同时担任联想集团非执行副主席。
马雪征的继任者黄伟明,此前是联想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及审核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及林麦集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
事实上,联想现任高管已有超过半数来自戴尔、惠普。除了杨元庆可以称得上是创业者外,其他人都是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