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计语言发展。哲学与语言是两个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领域,每一种语言的发展潮流与动向的背后必然深受当时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有一句经典的阐述:“人是生活在一系列的语言符号之中的,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语言符号”。哲学家说:语言并非某种工具,而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会计语言作为联系会计与社会经济、会计与人类生活的符号,也应当在现代哲学的意境中进行重塑和升华。
前些天我出席了中央国家机关的会计知识大赛决赛。主持人说会计大赛的题目都特别绕口,他不知道怎样断句才好,下面的同志稍微有点交头接耳,他就担心是自己断错句了。可见,会计语言因其自身的复杂性,还不易于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我一直在想,会计语言可不可以像计算机界面一样,机箱内部的硬件可以非常精细,应用软件可以足够复杂,但展现给大家的界面却十分“友好”。这就要求会计语言根据受众的口味改进其表达方式。比如外国人一提到中国电影,就会讲到张艺谋,因为张艺谋做的“中国菜”外国人爱吃。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哈姆雷特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而中国《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外国人就不喜欢。目前会计语言留给受众更多的是知识性、概念性“口味”,考虑趣味性、实用性较少,传递成本较高,需要具备很强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能看懂。其实,完全有可能使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复杂的经济活动内涵,从而利于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普通公众掌握和运用。
会计没有“审计风暴”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国家经济统计数字的万众瞩目。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会计干了很多,却少有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因为传统的会计人大多只是用会计语言来阐释会计,与社会经济其他方面产生不了互动与共鸣。如何把会计语言转化为社会语言、大众语言,会计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表达自己?这其中有知识的局限,更有思维的局限、甚至是观念的局限。很多情况下思维被会计“格式化”了,视野被会计“窗口化”了,现在应该“重装系统”!语言的存在本是为了方便人与人的交流、便利信息的传播。会计也不要总想着“独上高楼”、“阳春白雪”,楼上很冷的。只有会计的语言大众化、通俗化、亲和化,我们的会计才可能更易为会计专业以外的有关人士所理解和运用,更易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更易成为服务于社会经济、服务于政治生活的表达方式。
(4)会计未来宏图。哲学的精髓在于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如果将全体会计人员看作是共性的群体,那么领军人才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个性存在。胡鞍钢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做《投资青年就是投资未来》。我们投资领军人才培养,就是在投资会计的未来。现在全国有一千二百多万会计人员,领军人才只有三百多人,现在还在培养之中,还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领军。这个比例,大约四万比一,比例太小了,人数太少了。《三国演义》中形容曹操手下兵多将广,常用的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而我们现在是“雄兵过千万,准将几百人”。古人云:“人生四十不惑”,我们到了四十岁的同志,都达到了“不惑”的标准了吗?都能够带领中国会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吗?只有领军人才的“量”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更好促进中国会计产生质的飞跃。如果我们的会计领军人才数量在现有的数字上再加上两个零,达到几万、几十万,再加上现在已在领军的各行各业会计精英们作用的充分发挥,那将是怎样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象啊!
可以期待,将来有一天,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选拔将不再需要政府出面、行业组织,像我们今天的培训班都可以省略了,会计领军人才不是由谁培养选拔的,而是自我涌现、自然产生的。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登高一呼,应者如云。那时,才是中国会计行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崛起!
如何用好哲学
从2005年的初冬到2007年的金秋,我们曾约定“德高诚为本,业精悟在先”,我们亦共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我们坚守为人师者应“有德”为先、“有才”为重、“有为”为实;我们探讨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的道路,希冀着创新思维、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作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大家应当切实按照人才战略培养目标,克服困难,努力锻造,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打造中国会计行业灿烂未来的重任。如何用哲学问题,我也在探索之中,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明平衡辨是非
平衡是会计计量体系的核心规则,是资产负债表的基石。每个会计人员都知道,账目正确的前提首先是平衡,不平衡一定是出了错误。不平衡在会计中是不能接受的。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账户余额即使是差了一分钱也要翻账本查凭证,不惜挑灯夜战、通宵达旦也要把它找出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放松了平衡的理念,尤其在处理我与他、私与公、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中,往往会厚此薄彼,违背平衡。这种不平衡的日积月累让我们的生活剪不断、理还乱,再高明的会计师也给你说不清楚了。所以,我们要把平衡的概念从会计的算盘珠中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引入到尊长爱幼的社会关系中,引入到当期后期的人生规划中,甚至引入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治国安邦中。简言之,大家心中要有一杆秤,大事小情都要讲平衡,平衡才能和谐,否则就会节外生枝,影响目标的实现。
明配比识因果
如果说平衡是资产负债表的基石,配比则是损益表的灵魂。传统会计理论认为配比包括期间配比和因果配比两项内容,其实期间配比只是因果配比在时间序列上的一种表现,配比原则的核心是因果。因果规律通过配比原则在会计中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这也奠定了会计这门学科的科学基础。会计人员熟练于用配比原则处理会计事务,但更应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些人可能追求少付出得大收获,图一时之快落一世之忧,这些错误的想法都需要好好运用会计配比原则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