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中
我们在客户的那两天没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情发生。我看很多小朋友看了我的文章都对审计师的生活十分的向往。由此可见始皇焚书是有隐情的—赢政流落外邦的时候看了一本这样的破书,叫大王的浮生六记,上面说当皇帝可真是好呀真是好(那时没有皇帝这个词,但是也有王这个词),于是他也很向往做皇帝的生活,于是他孜孜矻矻的把六国给灭了,当然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忍不住心里的悲愤,于是决定把书都给烧了,还把写书的给活埋了。。。在这里小马觉得很庆幸,幸亏我写的只是审计师的生活而不是杀手的生活。其实在真实的生活里,那些无趣的,琐碎的,艰难的事情还是绝大部分--是那些细小的,不经意的,随机的小快乐鼓励着我们一直上山,不能回头。
每当我想起两晋南北朝这样的时代,心里就会开始蔓延浪漫的情调,觉得那时候的人全都宽袍缓带,大袖飘飘,神态潇洒,行若御风。每天没有什么艰难的工作,要是有上山的内容,那也真的是去爬爬山。每日里的生活就是写诗,喝酒,或者边写诗边喝酒。。。。喝醉了还可以信步由疆的访访友,朋友要是不在也不生气,(不像现代人被手机惯坏了,对方不接电话都要生气着急。家母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睡得好进得香,要是我当时有事碰巧没接,那么稍后我就会看到7,8个未接电话,看来电的时间,她老人家应该是在马不停蹄的拨打。。。这样的经历她曾经有过,就是我高考查分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那个时候要手工拨打一个超级繁忙的查分电话。。。我不知道当时的经历是不是给家母留下了心理阴影。)就找一棵松树躺下睡觉--现在可不行,估计城管要干涉,而且北京那么脏,搞不好一觉醒来自己会变成一抔黄土。
白天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是很辛苦。我们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工作也不少。对方的财务账基本上都是手工处理,一笔一划的记得倒是很工整,但是我们整理起来还要多一个把手工账变成电子账的过程,非常耗费时间。此外,我们本次的项目乃是一个年审项目,众所周知,这需要大量的样本作支持,所以还有更痛苦的抽凭和记录的过程。这次我和李叔叔的所结伴来做审计,他们公司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所,所以审计质量控制的也格外的严格。连抽取凭证的分录都要手工记录在纸上,古人说见贤思齐,所以我也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结果把自己折磨得不轻。
由此我对审计程序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我们做财务的,做审计的总是在说实质重于形式,那么对我来说,把所有的凭证都抄在纸上的行为是不是有点形式重于实质的味道?我知道四大的外部审计对样本的要求比这个还要苛刻—我的一位朋友因此愤而离职,这个人天纵聪明,如果做下去会有很好的专业前途。他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认为四大在抽凭这个事情上有点不重实质而偏形式。不过我后来想了想,客观来说还是有点错怪了审计程序。对于事务所而言,风险一定是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因为这是事务所应该终极规避的事项—就好像我们人类一直在和死亡作斗争一样,那么你不能认为大夫多给你做几次检查就是形式重于实质。因为理论上说一次的错漏就有可能导致实质的结果—死翘翘。所以这样复杂的,不断重复的程序是否应该设计出来无需置疑。不过除此之外,我倒是觉得执行程序之人可以略略灵活一点,有些客户风险不大,有些科目余额可以忽略,有些事项对财务结果没有实质影响—对于这样的程序不妨考虑稍作简化。好比我和我外婆如果一起去做体检,想必无需也颇费周章的折腾我,观察一下,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程序。这样也是对审计效率的一种提高。
偶尔的休息时光还不错,工厂的外面就是一片油菜地,油菜花开得正好。黄灿灿的透着温暖。客户自己还种了一些菜,我看到有一种菜只有薄薄的两大片还贴地而生,于是很热烈和老王展开了讨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蔬菜,因为我们都认为中这样的菜真是不划算—又占地方收获还小。后来讨论未决只好拉来他们的财务做裁判,那个小姑娘跑来看了一眼,轻松的说:“哦,就是青菜嘛。”“那为什么只有两片叶子呢?还趴在地上?形态很奇特嘛。”“噢,里面的菜心你们中午不是吃了吗?这是剩下的菜叶。”小马:“……—%¥*—%¥”。除去自种的青菜,这里好像还养着猪,不知道这样的资产算不算固定资产,记得原来看过一个例子,说一个公司的仓库养了一条狼狗,单位价值已经够2000啦,那么算不算固定资产呢?如何提折旧呢?提几年?要是该狗下了小狗,算作固定资产盘盈,进营业外收入?可是还得交税,养了一条狗还要交税,真是很郁闷。要是固定资产盘点的那一天,该死的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算不算账实不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