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我们决定前往山西的时候正值冬季。谈起山西我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的那些事情和人都会浮现出来。我到过很多地方,现在有一点个人的感受,如果那座城池曾经有某个人或某些人和我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我会因此而眷恋和怀念这座城市;如果我只是一个淡淡的过客,那么这座城市之于我也将是一个淡淡的痕迹。
那个目标企业坐落在一个小县城里,这个县城在清朝大大的有名,简直就是现今的上海之于中国,乃是全国的金融中心。那个时候上百万两银子的进出也是常事,现在看上去就是一个灰蒙蒙的土城。不知道几十年后,上海会不会也沧海桑田,变成一种荣耀的回忆。
那个企业是个典型的中国家族企业。老爷爷是开创者,女儿是财务总监,女婿是企业的实际掌控者。有一个儿子,名义上是董事长,不过生性低调,我们下飞机的时候穿着一件破羽绒服亲自开车去接我们,一眼望上去和一般的司机师傅没什么分别。(后来的两周他一直开车接送我们,两周后有一位法律部的同事被调来支援我们,下了车后还客气地说师傅辛苦了。)后来听说这位老总性子谦和的很,平时不呆在自己的办公室而待在下面的销售部,心甘情愿混同于一般职工。那些职工开始还受宠若惊,后来习惯了,我还曾经看到有个职工大大咧咧的直呼这位老总的姓名,那个***,帮我打点开水。于是那个老总在我惊诧的目光中欣然去打水。这样的场景让我联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帝国,好像有几位皇帝也是这样谦冲的性格,和宦官相处的时候,不太像个皇帝,和我看到的情景也差不多。我想这也是家族企业致命的一点,开创者是天之骄子,子孙后代却不一定也同样有企业家的兴趣和气度。那位老总若是平凡一兵,可能反倒能发掘一点自己的潜能,有所作为。摆了一个虚设的头衔,却要受这样的指使,不知道心中作何感受。古人说,名与器不可假与人,就是说董事长应该是旗帜性的东西,不能成为玩笑性的东西,不然会徒增一些滑稽的色彩。说到这里我还得抒发一点个人的感怀,我原来供职的火车驴拉也是一家家族企业,我们假定他们家叫马克家族吧。我进去的时候正是马克三世—创始人的孙子担任CEO。我曾经认真看了一下这个家伙的简历,发现他竟然干了三十年的基层销售,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家伙升职的速度并不比大部分的员工快。我想这就是马克一世的聪明所在。要是那个小伙子刚毕业就被任命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那么等他真正当政的时候,他个人的威严可能已经在20年的风刀霜剑中磨灭掉了。我们回到我的这个客户,如果有一天需要这位董事长先生临政,我可以想象下面听他训话的员工里可能很多都想,这小子还帮我打过水。。。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董事长怎么继续在团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反正若是换作我,我也得愁肠百转。。。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总经理带领我们参观厂房的时候,指着一些重型设备说,这些机器都是老董事长买来零件,自己研制完成的。那些机器都是直接生产煤产品的,每个总要高3米以上,我仰头望去,心中充满了敬仰。我小的时候家父也曾经想训练我的动手能力,买了很多航母的模型,每艘航母的盒子上面都是装完之后的效果图,想来美丽的图画可以刺激创作的欲望。所以我每次都欣然开始,但是我做出来的船,看过的人都认为是潜艇,船没下过水,但是依照这些人的逻辑,潜艇嘛,那是一定要沉的了。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仰慕动手能力强大的人。眼见着这样的生产设备,我想要是换作我做,那么不一定生产出来什么东西,可能生产经理看了会伤心。。。这些设备规模宏伟,但是在财务记录上有很严重的问题。我看过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自己的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强,买了材料就能自己作出固定资产来。按照会计准则,这些自建的设备需要资本化,要是严格一点说,技术人员的费用也得资本化,形成资产。但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资产全都直接进入了当期损益,也就是费用化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的资产被低估了。我参与了很多这样的企业并购了,看到洋鬼子欺负中国人民我就生气,可是有的时候也是中国人民自己给自己下圈套。好多次我都指着这样的会计处理和对方的老总痛心疾首的交流,你看看,这几百万就这么没了,你不进会计帐簿,人家就不认。此外还有一个不好的效果就是,当期的费用比实际要高,造成了盈利的降低,对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的时候,可能能沾一点小小的便宜,但是可能也会因此错过了很多很好的被收购的机会。很多私营企业主可能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容易丧失自我。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过七龙珠,原来那个短笛可不是一个特别牛的角色。后来兼并了神仙,收购了内鲁(那美克星大长老的金牌保镖,长的狂象短笛。)才有实力和弗利萨打一架,要是短笛也磨磨叽叽的,全靠着自己的修炼,它也就是在地球还可以,出去就得被人胖揍一顿,变成扁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