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业规划正文
 

做一块更合适的“木板”(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发布时间:2008-11-25  作者:唐爱军   编辑:accliu

阅读:5122  打印   RSS 字号:||
  ⑸、被替代的木板,前面所述的只是初做一只木桶的情况。一个组织做好一只桶以后,通常不会一直用到永远。当组织发展了以后,组织目标也会随着变化,那么原本合用的木桶可能变得不再合用,或者原本将就可用的那只木桶变得不能再将就,这时人们通常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做一只新桶,二是改造旧桶。在功效没有实质差别的情况下,改造旧桶的成本低于打造新桶时,人们倾向于改造旧桶,而如果功效相差甚大,或者改造旧桶的成本大于打造新桶,人们肯定会选择打造新桶。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问题,分清情况,然后决定策略。而无论是打造新桶还是改造旧桶,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旧桶上的木板是否一概不适用。换句话说,被替代的木板,它们不会完全没有了价值,如何发挥其价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任意地弃置被替代的木板,那么一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或流失,二则可能失去重要的整合资源的机会。这是另一个“先有木板还是现有木桶的问题”,敏锐的领导者,会敏感地嗅到每一块木板的价值,即使是一块因新的组织目标改变而被替代的木板,也是有其特殊价值的,也许可以被打造成一只另类的桶如观赏桶,说不定就有了艺术品或者文物的价值?!

二、木板的独白和变迁——做一块有特性的木板

前面我们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木板和木桶。下来我们不妨再从个人也就是单一的木板的角度来看看,一块木板怎样才能融入木桶,从而让木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

⑴、做一块有理性的木板。所谓理性主要表现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上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即自知,清楚自己的优劣长短,知彼即了解组织,对组织特点、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等均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客观上要做到能调适和决断。能调适就是要将自己的特点优势调整到与组织目标想协调的频度上最好,好比是一块很长很宽大的木板,如果一味地强调和展示自己的高度,不但于组织目标无意义,而且往往会成为团队的累赘,因为增加了重量,也会因高低不一而碍手,负责提着桶的人会很累,要么人家会锯断长出的一部分,要么自己锯掉,要么就做另一种选择——决断,找一个适合和需要自己的桶,有时候这种选择看起来很悲壮,但却是最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都会安下心来,做自己最适合的这一只桶上的木板。

没有一块木板是适合所有桶的,太小太大太长太短都不行。反过来说,所有的木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只桶。但难在恰好,更难在永远适合。

⑵、做一块有刚性的木板。任何一只桶都是有目标的,有目标就需要承担责任的,如果一只很漂亮的桶,桶壁却薄如蝉翼,稍加负重就分崩离析,那么这只桶就不成其为桶。既然做了桶上的一块木板,就要有些刚性,这刚性的度是能承担“组织目标”这个责任最好,过一点也好,但万不可不足,因为即使短些的木板,总还能以自己的高度盛住些水,而因为缺乏刚性而折了的木板,会让一桶水全部泻掉。所以,刚性不足的木板比短板更有危险性。作为一块木板,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然后决定自己的行为。

⑶、做一块有韧性的木板。一块木板需要有刚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韧性也不容忽视,只有刚性而没有韧性的木板,一次性承受压力的能力可能很强,但反复承受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令人忧虑的。而且,一块刚性和韧性均适度的木板,能做到默默无为,它可以去做桶壁,可以去做提手,也可以去做桶底,因为它知道,对于组织目标来说,这任何一个位置的欠缺,都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不被人所常见的桶底,承受最大的压力而对盛水多少最至关重要。

反过来,对组织领导者来说,选择桶底一定要考虑韧性,也要给桶底那些不常露脸的木板以足够的信心和鼓励。

⑷、做一块有塑性能动的木板。塑性通常以金属较强,但既然是做了木桶上的木板,也还是需要相当的塑性才好。最初,木桶上的木板之间是需要一点胶来粘结的,然后再要有桶箍来束缚,但时间久了,负了重也浸了水,板与板之间的配合就是要靠自己的张力了。一块好板会有适度的张力来与相邻的板子配合,而一块有塑性的木板,就不但能做到适度配合而且能弥补相邻木板的不足却不过度配合。

正如前文所说,每个木桶都会有最后一块木板问题。如果是一个蹩脚的木匠,他很可能在最后一块木板边上加上一个楔子,否则就会留下一道缝或者一个口,不但影响美观也会影响盛水的效率或者效果。如果是一块具有塑性的木板,那么它就可以适时地弥补这缺陷,尽快地让桶可以盛水,在别的木板出现暂时危机的情况下,也能适时的补救。相反,如果所有木板都缺乏塑性,或者甘愿独善其身地旁观,那么小则漏掉一些水,重则垮掉整只桶,那些骄傲的木板也将无家可归,另谋出路了。

⑸、做一块成长性的木板。一块木板如果天生只有一尺高,那么当组织需要一个两尺高的桶的时候,他只能被淘汰。而如果是一块可以随着组织目标这只桶成长的木板,那么即使不能永远保持同步地成长,但也不至于远离组织目标,也就不至于被团队所淘汰,成为被替换的那块木板。当然,如果你有能力成长的更快,你就有机会选择组成一个新桶或者成为一只新桶上的一块木板。

【结语】:每个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处境,是要作好一只桶,还是要做一块好木板,也要清楚自己拥有的是一根原木还是一堆、一块情状已定的木板抑或已经有了一只不错的木桶,而只是需要一块更适合的木板。反言之,无论是作一只桶还是做一块木板,要想一成不变地静止不动是不行的。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在变,桶就需要变,木板也要变,如何在变化中保持不败,就是要经常不断地检查、调适和改变。

注1:需要强调一点,本文中“作”是制作即“令之成为”之意,“做”是成为即“自己成为”之意。

注2:文中木桶理论及其演变的基本内容参考了《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牛津管理评论》)等网络文献,详细内容请查阅原文。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木桶理论 的新闻 关于 木桶理论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