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都在以不同方式几年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我们的资产评估行业也整整发展了20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过程。我进入评估行业从业至今差不多已有11年,从基础的普通一兵到注册资产评估师、到部门经理、到评估公司的经理,期间虽然不能说是经历坎坷,但也颇有一些曲折。借此机会简单回顾一二,也算是对评估行业20年曲折发展历程的一点纪念吧。
一、我的评估师历程
我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是1997年,哪一年的经历和感受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当时的大背景是我工作关系所在的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很久,那时我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一家生活的来源很不稳定。那年春天,听人家说注册会计师在沿海和南方如深圳等地很吃香,工资待遇很高的,所以就有了考CPA的冲动。但当我心情忐忑地打电话询问注会考试情况时,得知当年的报名已经结束,虽然有点失望。但也松了一口气,因为当时自己经报考了当年的会计师职称考试,而自己对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确实有限。一个偶然机会,我从一位朋友处得知我们当时的情况可以报考注册资产评估师,虽然经过朋友耐心细致的介绍,但我还是对评估时这样一个事物感觉恍惚而遥远,但看到朋友热情鼓励,便毫不犹豫的决定报考。虽然按当时我们的收入水平来说,300多块钱的报名费和资料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妻子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说,而是坚定、喜悦和充满希望但略带担忧地说:“你报这么多考试,能应付得过来么!”因为几乎同时还报考了当年的经济师考试。就这样,1997年5月21、22日是会计师考试,9月13、14日是评估师考试,11月2日是经济师考试。当时虽然年轻,但自从毕业以后的5、6年间,一直都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考试。所以,那一年的经历是充实与艰辛同在,煎熬与希望共存的。
之后的事实证明,那一年的选择和努力似乎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无论是否顺畅,是否完美,但毕竟开始了一个在希望中探索、思考、努力和升华的历程,而不是过去的彷徨、忧伤、悲愤和自怨自艾。
1998年年低,我现在居住地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与我当时居住地的国有资产管理局联系,我转所到了现在所在的事务所。当时,所里就只有我一名评估师。不过,我们所开始从事资产评估很早,我们当时的副所长和评估部经理等早在1992年就参加过省上的资产评估山岗培训,而我们市是1992年国有企业改制的试点城市,我们所是主要参与试点改制评估项目的中介机构。
我刚到的时候,我们所里只有一台电脑,还是486,配套了一台针式打印机,主要是给基建工程审计部来用,评估部和审计部的报告主要是手工操作,报告也是手写稿,然后专门有打字员用四通打字机来打,打完后校队修改,再出正式稿。虽然写报告比较辛苦,但更辛苦的是填写评估表格。手工填写评估表格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而更要命的是评估表格之间的层层沟籍关系,常常因为一个数字的微小修改而牵一发而东全身,所以,当时做评估的人都有一手“刮、挖、擦、补”的绝技,几乎可以达到同一个地方修改两三次而复印后看不出明显痕迹的程度,但这毕竟是一件难事,尤其对于我这样写字不好的人来说,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煎熬。
好在没过多久,所里就为我们评估部购置了电脑。但当时我们部门的几个人对于电脑操作都是外行,第一次输入评估报告整整用了两天,但无论如何也没法排好版,好在那个客户并不十分挑剔,他不但帮我们排版,还在一边安慰我们不要着急,其实他那边的客户已经打了无数电话在催他要报告呢!
之后的一切就慢慢顺当起来,我和部门的两位年轻人很快就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开始了解、熟悉和利用电子表格的很多功能。当然,这期间没少闹笑话,比如当时我们是把一个报告的不同资产分别在不同的电子表格文件中制作,然后手工汇总编制汇总表,这样,一个报告所用到的EXCEL文件可能多达10几个,要专门建一个文件夹来保存。如今想来都会汗颜。但好在大家热情高涨,因为毕竟比以前进步太多了,而且这时的工作效率和作业方式已经与此前有了根本改变。因为之前的评估项目组通常会在现场完成几乎所有的工作,在一个哪怕是规模并不大的企业做评估项目,也可能要住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老同志说起在单位评估期间的逸闻趣事,有一些都是如今不可思议的。
2000年全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时,我们所也顺利成章地进行了改制,而我当时仍然是所里唯一的评估师,也就按上面政策的要求,做了发起人,成为所里的股东、董事,也担任了评估部的经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一名评估师签字是一个问题,所以,在改制之初,所里就研究希望再引进一名评估师,并同时鼓励所里的年轻人考试。就这样,经过4、5年的努力,我们所里的评估师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评估与会计分家时,已经有了9名评估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近年整个社会对于资产评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参加资格考试和考试合格的人数在持续增加。
二、对评估发展的感受
2008年之前,我们所是兼职所,具有评估和审计资格,因为所小人少,所以业务不是绝对分开的,我们评估部也可以做一些审计业务,审计部也可以做一些评估项目,人员可以比较自由地调配。近几年随着政策要求,我所的评估师人数逐渐增加,我具体参加评估项目越来越少,而更多是做复核,另有一项任务是根据我们的业务实践,制定本所的标准、规范,不过,总体来说,近年在评估方面所花费的经历不如在会计审计方面的多。这有几个原因,其一是近年来会计、审计的相关规范变化频繁,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其二是评估本身的发展具有较大特殊性,虽然不能说缓慢,但个人感觉并不顺畅,其三是评估业界可能有一个感受,正如税务筹划行业所谓“做的不能说,说的不能做”。虽然评估行业的很多业务问题倒不是不能说,但事实是,说不清,不能细究,因为理论本身的欠缺和空泛,所谓的说其实也是相对空洞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困扰于某些业务细节,但思来想去,最后都会归结、追溯到评估的基础理论方面,然后就没有了解决方案,于是不了了之,时间久了,大家宁愿少说多做,从形式上符合规范就好了,至于内在的实质,其实是令人思而生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