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书讯书评正文
 

《数字真相》系列丛书已出版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08-12-19  作者:待查   编辑:mopyfish

阅读:7171  打印   RSS 字号:||

之一:《年报掘金》  作者:孙旭东
这是一本论述如何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价值投资的图书。作者论述了如何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在考虑公司治理因素后如何对公司进行估值。书中的所选案例均为中国近几年所发生,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财务数据背后的奥秘,是一本帮助投资者阅读公开信息、正确理解价值投资的案例指南。它让你发现,其实读财务数据甚至比读小说更引人入胜。它用丰富的、现实的数据和案例来阐述价值投资理念,既引人思考,又活灵活现。

之二:《地产阳谋》  作者:王大力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本土房地产公司展示着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与财技。其中,不仅包括万科的盈余管理,也包括新湖中宝的融资“四部曲”、新恒基地产的借“壳”难题、SOHO中国的逆势踏空、华远地产的“包装待嫁”,还包括一些公司赴港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等。诸多故事中,更涉及到人们所熟悉的地产大佬,如王石、潘石屹、任志强、黄俊钦、黄伟等。本书通过财报数字,深入到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层面,透过表象探讨诸种运作背后的关键点——利益,是对转轨时期地产公司现世相的写真。本书可以帮助读者通过研究案例提高对公司的分析能力。

之三:《会计博弈》  作者:王大力 孙旭东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是会计报表本身的变革,更影响着投资者的估值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及经营决策,甚至通过股权激励等波及到公司管理层与员工的切身利益。于是,在监管层立场、会计规则、投资者决策与上市公司高管利益等方面,展示了多种力量的制衡与博弈,我们看到了一场诸参与者的生动表演。这一切,都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本书尽管是以数字为切入点,但这些案例已经突破了“会计案例”的范围,更可称之为“投机案例”、“经营案例”、“战略案例”。本书围绕着这些案例从信息披露、估值、经营、战略等多角度进行了思考与解读。

本系列图书视野书店将有售,联系电话:400-700-1200,网址:shop.esnai.com

《年报掘金》 序

序一
读公开信息,做化繁为简
同威公司首次受邀为他人大著作序,颇有负担。一来同威公司在投资领域也才十五、六年的经历,不够长久,虽然一直认同并实践着价值投资,但不好对别人的研究品头论足;二来孙旭东先生在书中对同威公司及CEO李驰先生多有言语赞誉,似乎有互相吹捧之嫌。
我们读后第一感觉:做价值投资,看年报、看公开信息足矣。这与我们一贯的做法比较一致,所以欣然作序。
长期以来,旭东始终坚持仔细阅读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等各种能够公开获取的信息,对众多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这本汇集了旭东主要研究成果的大作中,我们看到都无不是结合实际案例的实证分析,作者长期关注着万科、格力电器、国美电器、贵州茅台、五粮液、科龙、中集集团等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有些很优秀,有些则存在一些问题,旭东都结合公司年报和公开信息做了仔细分析,对个别公司还保持着长期持续的跟踪分析。此外,对于存在种种陷阱的“问题”公司,旭东也常有犀利言语。这充分体现了旭东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至少是以价值投资的方式研究上市公司的研究者),不仅脚踏实地的身体力行做研究,还在向更广大的投资者传播这样的做法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尊敬。中国资本市场及身在其中的投资者,需要很多基于价值投资理念所作的公司分析。
对于阅读年报,巴菲特这样说过:“我读年报像其他人在读报纸一样,每年我都读成千上万,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不过像中石油,我读了2002年4月的年报,而且又读了2003年的年报,然后我决定投资5亿给中石油,仅仅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见过分析家的报告,但是非常通俗易懂,是很好的一个投资。”
巴菲特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仔细阅读年报的重要性。但究竟巴菲特先生如何就能通过阅读年报决定投资中石油但后又决定卖出,旭东就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认真阅读了中石油当时的年报,这对于一般投资者如何阅读年报和对于重视年报的重要性有着很好的帮助。
旭东还总结了看年报应该仔细、动态、灵活并认真思考,并从公司造假、隐藏利润、关联交易、现金管理、存货管理等各个方面结合公司案例、战略分析作了更多研究,并告诉普通投资者,原来根据公开信息就可以获取如此丰富的信息,并可以做出最为重要的投资判断。
读公开信息、做化繁为简,也一直是同威公司的做法。我们认为,好的投资对象并不神秘,优秀公司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整天打听消息的做法最后只能害了听消息的人。
读公开信息,分析公开信息,最终是为了选择出值得投资的目标并对其进行估值,并进而作出投资决策。同一公开信息,不同投资人对其的解读与判断也可能天差地别。举两个例子来讲:一个例子是,最近股市跌到2000点附近,最低到1800多点,普通投资者越跌越害怕,越跌越不敢买了,认为“现在股市不好,等股市好些我再买”,而在专业投资人看来越跌越便宜,越跌越应该买了,认为“现在股市低迷,估值合理,可以买进”,这体现了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的差别,但其实很多所谓专业投资者也跟普通投资者无异。
另一个是,2008年9月16日央行决定单边降贷款利率,加上近期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很多投资者就认为银行业绩肯定会出现下滑,于是卖出银行股,银行股出现跳水;但在同威看来,虽然贷款利率下降,息差缩小,但另一方面降息也会增加贷款的投放,增加绝对的利息收入,此外,即使银行业绩出现下滑,但也是增速下滑,同比仍然可能保持一个不错的增长,此外,目前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在全球众多的银行中,中国的银行相对来说反而可能是最好的银行了,由此,同威在当下(2008年9月)仍然相对看好银行类的上市公司,并且在投资中配置这些品种。
同一个公开信息,不同的投资人判断不同,所以光知道仔细读公开信息还不行,而要做到如何化繁为简:借助纷繁复杂的公开信息,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出简单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对此,旭东也在书中仔细探讨了与此有关的公司估值问题,这方面的讨论值得读者仔细阅读,毕竟“估值是科学,尽管不需要太精确”。
除了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公告外,另外还有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公开信息就是巴菲特、李嘉诚等这些投资高手买卖股票的信息。旭东在书中对比了2007年股市疯狂时一些此类的公开信息以及当时中国的一些所谓价值投资者所作的事情和公开言论,普通投资者现在回头来看一定能吸取更多的教训:巴菲特卖的时候,众多中国的投资者则在买,往下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应该知道。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详细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就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这两个经常被人划等号的概念,旭东提出:长期投资应该不是简单地买入并长期持有,而应包含三重含义:从较长时期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就像孙旭东本人一样);能够有足够耐心长时间地等待合适的买入时机;以合理的价格(有安全边际)买入后长期持有。

这清晰地告诉我们,价值投资不完全是长期投资,也不是好公司不论价格随时买入。旭东告诉我们,低价买入是价值投资者胜出的关键,做长期投资需要长期关注市场,就算熊市漫长,同样要关注上市公司。事实上,熊市才是价值投资者买入的好时机。
对此,如果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只要看看李嘉诚先生在去年股市疯狂的时候(卖出南航股份)和最近股市低迷的时候分别在做些什么(增持长江实业股份),壳牌、BP、Mittal、汇丰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们就会知道做得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懂得一个重要的资本运作战略:股市低谷时增持或回购本公司的股份或并购被低估的同行,股市高峰时增发配股或是卖出股权。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低买高卖”,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干得这么出色的事情,追随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们更应该好好领会并照此行动。
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我们非常感谢旭东为我们、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本关于如何阅读公开信息、如何正确理解价值投资的案例指南。一般投资者在牛市中很忙,在熊市中无所事事,与此相反,在去年9月份众多投资者纷纷投身股市时,同威公司全体员工则集体休假,而在当前的熊市中我们会花更多时间仔细研究,认真选股,扩张公司。价值投资人更喜欢熊市,与此相仿,旭东在熊市中不辞辛劳出版此书,显得异类,但值得重视。

李驰,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CEO
                                2008年9月
 
序二
认识孙旭东已经是6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在清华上MBA,我开一门选修课——《财务报表分析》,课后总有一位同学找我讨论一些现实的案例。听着他总是饶有兴致地把上课时谈到的问题和方法用在各种现实的案例中,滔滔不绝,那种专注的精神和良好的领悟力让我对他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同学就是孙旭东。
学会计出身,当时在一家公司做会计部门负责人的他,真正的兴趣却是分析上市公司的报表。后来他来找我指导他的毕业论文,内容还是分析上市公司,我才发现他是一个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人。后来对他的了解更多了,我知道他不仅仅陶醉于从财务数据中发现各种有趣的故事,拆解上市公司的一招一式,还特别希望把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别人分享,所以在业余时间他经常出没于相关会计论坛,而且不断有新的见解和大家交流。终于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转到《证券市场周刊》作研究部主任,把分析上市公司变成了自己的主业。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孙旭东终于找到了实现他梦想的地方,而同时,《证券市场周刊》有了他,也获得了一笔财富。
这本书集合了孙旭东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它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财务数据背后的奥秘,它会让你发现,其实读财务数据甚至比读小说更引人入胜。一本书最重要的是思想,这本书不仅有思想,而且用丰富的、现实的数据和案例来阐述这些思想,既引人思考,又活灵活现,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在现在这个时间让我们看到这本书更是恰逢其时,虽然价值投资始终是孙旭东所坚持的理念,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来阐述这个理念,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相信读者们也会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

                             肖星,清华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2008年10月 于清华园
 
序三
价值投资成就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
英国哲学家佛格森说,没有财产的人无疑就是野人,只有野人才将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给自然环境。文明的第一要义就是运用理性预防未来的不测,从而有了为未来预留的“财产”。哈耶克说:“当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供给被他人控制了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自由和生命权利就都会受到严重威胁。”没有财产,近乎野人,日常生活供给被完全控制的日子,中国人记忆犹新,这段“极左”思潮控制我们生活的日子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事实和诸多哲人的思考告诉我们,财产权利是个人自由的基本保障,是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基础。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那种“一大二公”的极左时代已经过去,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慢慢消失,市场的空间在逐渐敞开。但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更严峻的抉择:有了独立思考的可能,但缺乏经济上的独立。如何在独立思考和经济独立之间进行选择呢?
在我看来,知识分子获得财务独立的途径就是价值投资,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唯一可能的道路。价值投资的原理并不复杂,其精髓就是,寻找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诚实能干的管理层管理的公司,然后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巴菲特的巨大成功已经证明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在中国能不能进行价值投资的争论没有意义。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价值投资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它唯一需要的是理性,是看得长远。只需要起初挣到20万到50万左右的第一桶金,遵循价值投资的精髓,不用占用知识分子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让伟大的企业为你赚到一生饮食无忧的金钱。
    知识分子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富有理性或者说有思考的习惯,但缺点是过分强调认知、研究而很少付诸于行动。孙旭东先生的这本《年报掘金》是知识分子学习并实践价值投资的最好读物。我读过很多研究价值投资的书籍,对我领悟价值投资之道有很多助益,但是价值投资最终是要落实在公司层面的,如何看财务报表,如何给公司估值,从而给出适当的安全边际,是一件非常需要功夫的事情,是科学也是艺术。《年报掘金》在这方面给出了众多鲜活的案例,对于我们寻找优秀的企业,避免陷入泥潭公司会有诸多启发。笔者自己多数时间沉潜于哲学的抽象世界,虽然对价值投资的研究和思考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公司财务的研究,对于估值的思考欠缺很多。孙旭东先生在这方面是笔者的老师,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他的不少研究文章,这些精彩的文章对于我理解要投资的目标公司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年报掘金》一书的出版则是我学习财务分析和公司估值的最好教材。对于所有像我这样只满足于大概、抽象地看待企业的价值投资者,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的福音。
在中国提倡价值投资,不仅是一条物质充沛的道路,更是成就自由思考和精神富裕的捷径。知识分子成为价值投资者,并不是仅仅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学术繁荣国家强盛这样更伟大的使命。眼下,有多少知识人因为经济拮据而陷入生活的困境,不仅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反而要制造一些精神垃圾或者为禁锢精神的力量添砖加瓦。今天的中国,过于情绪化的言论,比比皆是,思想之混乱,无以复加。但其中有多少言论是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又有多少言论不是在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呢?我们看到的不是独立的思考,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奴役。虽然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嘴巴言说,但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今日的乱象是跟那些知识分子制造的精神垃圾分不开的。
新生的力量需要看到普世和符合人性的思想传播和思想创造,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是大学没有贡献,媒体出版也无所作为。理性思考,独立思考是这个国家需要的,而这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遵循人性本有的倾向,为这个社会创造出起码的价值基础和道德基础。要让中国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那就需要更多价值投资者。作为知识分子,应该透过价值投资早日摆脱生计的困扰,致力于提升中国精神的思想创造。
是为序。


周年洋,资深财经媒体人士
2008-9-7于大运河畔,2008-9-11修改

更多关于 数字真相 的新闻 关于 数字真相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