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杭州,天气有些阴冷。西湖国际大厦裙二楼上淘宝网的橙色标志却显得异常温暖,办公区内随处可见“印象派”的痕迹,倒立者、小蚂蚁、102年……这就是淘宝的个性,张扬而不失活力。本来约在下午五点的采访一再延迟,已是夜幕降临,张勇才出现。“我是一个很守时的人,但是这次我却没有守时。”身材偏瘦,笑起来露出酒窝的张勇对此感到很抱歉。
这位刚刚从CFO火速被提升为的O异常忙碌,担任这样一家五年来一直保持超过100%增长速度的公司的CFO,张勇的压力可想而知。经过五年的发展,淘宝网快速成长,截至2008年6月底,已经拥有了7200万注册用户数,跻身于国内网站流量的前五名;交易额达到410亿元人民币,直逼2007年全年的数字。
过“桥”入“云”
本土互联网行业素来不缺少有个性的老板,而马云和陈天桥同为浙江籍的两个大佬恰恰是棱角最为突出的两位。
张勇能相继与陈天桥和马云这两位“个性老板”相安无事,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在性格温和但不失决断力的张勇看来,企业家有很多种,马云关注战略,喜欢把握前瞻性的事情,而陈天桥则更关注于细节,事必躬亲。“但是两个人都是非常nice的老板,很聪明、理性,懂得尊重游戏规则。”
陈天桥一向以强势的态度示人,就连“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也被传为与陈天桥不睦而黯然离开。2005年下半年,盛大先是打开“数字家庭”这只潘多拉盒子,随后又宣布向“免费模式”转型。华尔街做出的反应是,盛大股价缩水至原来的1/3。面对惨痛下跌的股价,陈天桥抛出一句“华尔街不懂我的游戏”。
张勇正是这个时候加入盛大的。
2005年9月,张勇正式出任盛大财务总监。当时张勇已在普华永道工作了11年,原本马上就能够到这个行业人人梦寐以求的合伙人位置。“但是百度前任CFO王湛生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职业轨迹。”王湛生作为普华永道国际资本市场部的合伙人于2004年加入百度,并且带领百度上市,由此开创了中国专业人员进入民企的康庄大道。“我看到他的路径,发展的很好,从而下定决心加入盛大。”
然而在温文尔雅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里熏陶11年的张勇如何适应个性强悍的民企老板,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每个公司的CEO肯定都会有一个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只是由谁来担当的问题,适应公司环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作为CFO需要明确的一点是,CFO不是一个部门的CFO,而是整个企业的CFO,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替老板管理企业的。”张勇一语道破天机——体现你对公司的价值。
当时的盛大面临很大压力,对外虽有唐骏以及谙熟资本市场的李曙君(时任盛大CFO)的沟通,但是成熟的海外投资者更关注于数字背后的财务故事,迫切需要一个“基本功”过硬且全面统筹财务的人。张勇的加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张勇迅速接手财务规划和框架设计,凭借在普华永道丰富的经验,构建起一整套适应盛大以及易被投资者理解的财务体系。面对挑剔的投资者,张勇用规范统一的财务语言有力的支撑着盛大的对外沟通。
“制订财务方面的决策肯定是没有任何阻力的,但是在处理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间的关系时,则可能遇到较大的挑战。”
自2004年纳斯达克上市之后,盛大一直坚持不制订收入预期,陈天桥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对公司运营有太大的压力。张勇却认为海外投资者不了解网游公司,所以会出现估值较低,短期行为较多的情况。“财报出来时,投资者热情旺盛,开始购买,但随后就会立即抛售直到下一次的业绩发布。购买的冲动因而转成长期的下跌。”当时盛大的免费已经卓见成效,张勇瞄准这一有利时机,坚持制定收入预期和经营利润率预期,由此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由长期仅仅锁定在发布财报的前两天。
在盛大的两年,张勇历任财务总监、副总裁兼CFO,并主导了成都锦天等一系列的收购计划。
正当网游在国内发展如日中天之时,张勇关注到了以个人消费为王的网络购物平台,而2007年7月在香港与马云的偶然碰面也许为张勇离开盛大埋下了伏笔。
同为浙商的网络大佬,马云和陈天桥身上有着共同的优秀特质:吃苦精神大、创业精神强和团队精神好。而马云张扬而不失随和的个性及淘宝网发展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张勇,从而加入马云的团队。
“我们之间并不存在沟通障碍,作为年龄相近的一代人,相近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使得我们在很多方面可以轻松地达成共识。”在张勇看来,作为从小经历传统教育,却在大学毕业时面临众多选择的一代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方面都有很多相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