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会计”一直备受关注。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雇主对“海归会计”比较青睐。尽管如此,“海归会计”在国内也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其中原因何在?他们的职业生涯究竟如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海外经历成资本
在浏览了众多会计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关于招聘财会人员的信息之后,记者发现,70%的企业都会注明:欢迎海外归国人士。“海归会计”受到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接受记者采访的用人单位也表示,他们看重的是“海归会计”的国际视野,和在国外企业积累的先进工作经验。
记者联系到李惠的时候,她正忙着和团队成员做公司的盈利分析。当谈到自己在国内工作的优势时,李惠说海外经历是她最大的资本。2004年,李惠毕业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毕业之后她并没有急于回国,而是在加拿大一家当地企业工作了两年并在此期间考取了CMA(注册管理会计师)。“两年以后我就决定回国了,带着我的CMA‘洋证书’和外企的工作经验来到深圳。其实最初我也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但是几次面试下来都还不错。”最终,李惠的海外经历让她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型企业,成为一名年轻的财务经理,带领10人的财务团队,负责财务报表、税务、财务控制和盈利分析等工作。
由于公司的国际业务在所有业务中比重很大,李惠流利的英语、对各国会计政策条例的熟悉,不仅使她很快在公司站稳脚跟,而且获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
“海外的会计经历,特别是工作经验和工作中培养起来的职业素质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一名外企人力资源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在审计、财务等方面,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运营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将为‘海归会计’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水土不服“症状”种种
“‘海归会计’自然会有优势,但是有时候也会‘水土不服’。”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部门经理这样对记者说。在记者采访中,也有很多单位表示并不是很看重所招聘财务经理、会计等是不是海归派,事实证明有些海归因为对国内相关情况不了解、不适应而频频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