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回国之后在一家企业担任财务经理,由于在美国生活多年,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对国内会计准则的陌生让他在工作中很不适应。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有自己坚守的行为方式和做事准则,在强调人际关系的企业氛围里,他常常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团队。“另外,国内的会计准则我还是不太适应。”戴维坦言,“美国的会计准则强调中立,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方法有较为广泛的选择余地,在计价基础、核算形式等方面也有不同。”他描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了他对国内会计准则的“不适应”,也经常让他在国内的工作中力不从心。几个月下来,戴维被企业辞退了,至今依然走在寻找工作的路上。
“‘海归会计’的优越感、强烈的自我意识等都成为制约其在国内发展的瓶颈。”这名审计部门经理对记者说,在他部门的“海归会计”经常会在已经买了机票之后才告诉他要去度假,而全然不顾手上的工作和整个部门的安排。
上海一家民营企业高薪聘请了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优秀人士担任企业的CFO,希望企业能够在战略发展、风险管控等方面有重大改善。但令人失望的是,由于这名CFO对国内情况不了解,除了能够做做报表,其他的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而企业为此还承担了高额的用人成本。无奈之下,双方友好地“分手”了。
入乡随俗方是道
“不能过分迷信‘海归会计’”。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胡建军表示,“海归会计”有自身优势,比如能熟练掌握英语,可以在国际业务上独当一面,拥有国际视野,但是如果本土会计经过培训之后,“海归会计”的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
其实,“海归会计”与本土会计的过招从不曾间断。同样是在汇丰银行,一位“海归会计”拥有国际国内多种资格证书,4年过去了,这位海归人士仅仅被提拔为初级经理,海外经历并没有给他的职业带来太大的发展。而一位国内大学毕业的本土会计,在“四大”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四五年之后到汇丰银行,他不仅熟悉金融银行业务,对国内情况也非常了解,底薪就有9000元,事业的发展也是步步高升。
什么样的海归会计会受到青睐呢?金沙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现任财务总监敖焱杰总结道,“首先,真正的国际顶尖大学的海归人士比较受重视,那些不知名学校毕业的学生不是太吃香;其次在‘四大’或其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里,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海归会计’比较抢手;再者,出国之前个人的工作经历是用人单位看重的,对国内情况的熟悉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砝码。”“海归会计”也要入乡随俗。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的趋同,“海归会计”同样需要熟悉国内的情况,掌握相关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既拥有国际背景又熟知国内的情况,海归会计才能在国内发展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