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一路走来二十年、痴情未改赖有缘――会计从业二十年散记[六](3)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发布时间:2009-09-03  作者:汪伦   编辑:cljmy

阅读:2717  打印   RSS 字号:||

我曾经很多次跟我们单位或其他熟悉的正在报考CPA或CPV等考试的年轻人说到过我的一些对记忆问题的理解,并给他们提出报考和学习的建议,比如,希望他们攻关一些,一次性全部给报考,把教材读透后再去看习题做习题,还有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结合操作中接触过的相关问题来理解教材中有关内容,从而间接的提高实践能力,等等,说实话,我的确有些苦口婆心的了,但让我遗憾的是,似乎没有什么人能理解我的苦心,他们好像都固执的认为我们这些人都老土了吧,含蓄和客气点的,我说我的,他还是他的赶潮流般的老办法做,不客气的甚至于说,现在情况不同了,考试更难了,93年那时刚开始考的简单了,如果我现在要去考根本考不过(这是我的一位合伙人说的),嗨,这句话我也深刻体会了,所以记忆上也很是非常深刻一字不差呢。其实,我们单位里倒是有一位这么做了,他请假几个月准备考完之后再找工作,结果闭门数月后全科通过了,虽然通过考试后离开我们单位了,但我还是对其那种精神有些欣赏的。不错,我可能的确未必能够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竞争过年轻人的记忆,但我们那时的考试对于那时的我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所说的只是事物的某种内在的原理啊。

按说,我这样年龄的人已经到了不惑或者是知天命的境界了,是不会对年轻人不听建议甚至于反唇相讥有什么不快的,但面对年轻同事们太过固执的那种心态,以及在执业中表现的非常低层面的职业能力表现的时候,我的确陷入了一种忧虑之中了,象我上次写的那个《审计,不是做完程序就OK》的帖子中描述的助理人员中就有已经执业达四年之久的经历,但仍然是无法独当一面的工作,即使安排独当一面,也只能是属于会完成程序的机械操作性质,更不用去谈什么财务咨询的能力素质了,我不知道他们最终要多少年后才能造就出职业判断能力,老实说,这几年,随着我设计的服务产品正不断的向某些灵活知识运用的领域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具体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而不论你是否拿到了CPA或更多的什么其他的证书,我有些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还能够不断适应新的要求,而年轻的同志却反映如此之慢。有的时候,真的有点与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格格不入的感觉啊,这大约也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所以,面对新时期会计人的培养的路子,真的有些迷茫了。我看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更多些。

这个话题,从开始时的轻松到快结尾时的忧虑及沉重,是有内在原因的,因为会计人的造就的“对接”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啊,这需要体制、沟通和过渡来维持。我似乎有个感觉,某些浮躁的社会风气以及盲目跟风却目标不明的培养人才的体制正在把会计人的代与代的过渡机制冲击得七零八落的,但从这一个有关记忆的有效性问题角度看,就够让人难心的,难道这不可怕吗。

上一页 1 2 3
更多关于 会计人 职场故事 的新闻 关于 会计人 职场故事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