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富二代”学会计归来(2)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0-05-14  作者:李一硕   编辑:zlcx

阅读:4242  打印   RSS 字号:||
  蔡加怡并没有满足于父亲打造的玩具帝国。“非典”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推行医疗成本挂钩政策,公共医疗服务收费逐步增加,私人医疗服务市场需求持续上升。于是,蔡加怡决定进军与父亲事业有很大反差的医疗保健事业。

2005年12月,康健国际斥资6000万港元购入星虹控股有限公司可换股票据,每股换购价为0.41港元,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投资身体检查业务,这一最有效利用集团财政资源的方法,就出自蔡加怡之手。此后几年的实践证明,康健国际在医疗保险事业的投资相当成功。

虽然蔡加怡已成为“富二代”中成功的典范,但她对父亲的崇拜仍然溢于言表:“如果我在商界的成就能及父亲的一半,就相当满足了。”

家族企业仍需要“家族会计”

“对家族企业财务状况的成功把控源于专业,‘富二代’一般早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系统的财务、金融知识学习,这是必修课。”一位研究“富二代”现象专家的话为“富一代”倾向于让“富二代”学习会计、财务专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但对于“不受富一代欢迎”的“富二代”来说,学习会计之路就有些坎坷了。

1984年,刘禾(化名)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你曾经试过长时间与一个比自己大40岁的人相处吗?那是需要一定耐心与勇气的。

我与父亲最大的矛盾是,他坚决不许我踏入商界,而我偏要踏!”虽然已经接近而立,谈到当初与父亲的分歧,刘禾仍然有一丝叛逆。

的确,和一部分并非心甘情愿继承家业的“富二代”不同,自刘禾出生之日起,他就没有被父亲列在接班人的名单中。他的3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以及3个有为的姐夫,才是父亲既定的家业主要托付者。

事实上,刘禾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对数字的敏感,“我的数学常常得满分,而且我很早就会赚钱了。”刘禾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在学校这个小世界里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每次学校组织郊游时,刘禾什么零食都不带,书包里时常装满了当时在学生中间流行的“冰水”,到了目的地就摊开来卖,生意很好。

而每年的教师节,刘禾就在学校不远处卖自家园丁栽种的小盆花。

这些小打小闹的生意让刘禾攒下了不少积蓄,他留一部分作为下一个项目的启动资金,而大部分用在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玩具上。

自从知道自己能赚钱起,刘禾就不再向父母要零花钱了。

“当时我的策略只有一个,就是低成本。”没有人教,刘禾就知道坚持给每笔收入和支出记账,生意断断续续地做了两年后,他的账本终于被父亲发现,矛盾一触即发。

最终,刘禾赢了,他的一句话触动了父亲:“爸,现在为你管账的人值得你相信吗?以后你的账,只要有我就不会乱。”那年,刘禾12岁。

6年后,刘禾被父亲送往英国赫尔大学学会计,21岁那年,刘禾大学毕业,回国增修了工商管理研究生。

2008年,刘禾低调进入父亲设在浙江金华的一家轻纺公司财务部,从出纳做起,“这不排除有些走程序的嫌疑,虽然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但父亲一直坚持要我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熟悉财务的所有流程,这次我没有反对。”去年6月,刘禾凭借自己出色的财务管理和融资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并晋升为总经理。用刘禾的话说,“进入集团财务部的日子不远了。”那才是他梦寐以求的舞台,刘禾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证明着“富二代”并非只会花钱。

如果要问刘禾有什么梦想,他会告诉你:“希望集团能在我手中上市,那将是真正的家族产业孕育出的新生儿。”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富二代 学会计 的新闻 关于 富二代 学会计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