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姜国华在学术一期班积极活跃,在财政部的不少研讨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学术界通过与政府层面接触,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变为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是一种很重要的贡献。”作为班上唯一的“海归”,同学们特别喜欢向姜国华打听国外会计学界的现状、前沿信息,他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去国外学校进行交流。
用班主任田志心的话说:“他已经成为我的左膀右臂了。”与此同时,姜国华也在领军班收获颇丰。“学术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高校会计学科的负责人或骨干,从他们身上,我了解到目前中国高校都在关注哪些内容,他们的办学经验、学科建设经验,对我来说都有很大帮助。”目前,姜国华和班上的两三名老师在合作不同的学术课题研究,他关于投资者保护的论文刚刚发表在金融学国际顶尖期刊—《金融经济学杂志》上。这位当初没有想好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海归”,如今收获了自己应得的知识与荣誉。
“好好教书、好好做学问”,这是姜国华目前对自己的唯一要求。
每当遇到“海归”学者,我们似乎都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关乎理想、关于抱负的回国理由。
对姜国华,最开始我也抱着这样的期待。甚至还“钓鱼执法”般地去问他:“当时是不是有很远大的学术抱负?”但最终还是被他一句“我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就是想教书,想教自己国家的孩子”给打发了。
一句再平淡不过的话,却比千万句豪言壮语来得更实在。
姜国华一直觉得研究中国学术问题更有意思,尤其是现在中国正处在转型阶段,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研究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 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丰富国际的学术成果,这对中国学者来说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姜国华喜欢将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教给中国的孩子。
中国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他在国外很少感受到的,“真正的好老师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真的可以感觉到学生们的变化。通过我的努力去提升他们的能力,是我最大的收获。”如今,姜国华带的第一个博士生马上就要毕业并赴暨南大学任教了。在会计学研究和教学的路上,姜国华不会停下脚步。
用他的话说:做研究带来的成就感或许是短暂的,但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却是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