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整个职业资格考试中,受益最大的是考试机构、培训机构和那些教材经营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研二学生郭琳说,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费、鉴定考核费、证书费等考试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收费联系在一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正是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培训机构都热衷于分享这块“蛋糕”。
“全国目前统一开考的职业资格考试有50多种,其中青邯考的有48种,但是这些考试的管理权大部分都在不同职能部门,考试中心其实只是一个代理考试机构。”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副主任王永全说,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职业考试管理机构。一些行业协会、社会办学力量由于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不断地开办各类证书考试项目和培训班。
“考试中心的报名费是根据物价部门的核定来收取,但教材、培训等项目不归考试中心管理,因此很难规范统一。”王永全说,一些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机构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要考证必须先购买他们的教材、接受他们的培训,否则就没资格参加考试,或者很难通过考试。
另外,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为了收取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一些获得代理培训资格的机构随意降低考生报考条件,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关的培训办学资格就开展培训。
涉及各方利益监管比较困难
“职业资格考试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刘波说,为了规范这一考试,国家有关部门曾在2008年进行过一次清理整顿,但总体效果不好,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据介绍,目前,大多数职业资格认证的运作中,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常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拟定、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和职业培训等具体工作往往由部门的直属单位开展。而这些直属单位又各自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市场,开展所谓的“定点培训”。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依靠发证机关的行政权力,靠培训、发证生存,形成职业考试领域的混乱。专家建议,治乱必须从建立健全职业考试制度和完善监管这两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