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男,196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现任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中注协理事,北京注协常务理事、北京注协党委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务会计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税收协会副会长。
该同志始终强调规模做大与内涵做强协同发展,严格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坚持总分所执行相同的专业标准,接受相同的质量控制体系监督,提供相同品质的专业服务,推动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委员会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
该同志积极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实施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逐步建立或持续完善金融行业、国际业务、其他特殊行业等领域的专业标准,开拓新业务领域。
加入国际网络,重视信息化建设,引入国际网络先进的审计软件和风险、质量控制系统,利用国际网络的资源和技术对事务所进行整合;积极开展事务所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率先在行业内开展公推直选试点,成立事务所党委。带领事务所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承担社会责任。
该同志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事务所党委被评为北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徐华: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驾齐驱
首批获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审计资格,首批取得金融审计资格,首批获H股企业审计资格,每一项创举,都是相关部门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对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都天华”)所处行业领先水平的一种认可。
建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委员会,建立金融行业、国际业务、其他特殊行业等专业标准,实施业务承接风险控制、重大分歧沟通与解决机制,实施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独立复核,构筑可靠的执业质量控制体系,是京都天华所始终不渝的永恒追求。
以牢固可靠的执业质量品质,把事务所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和拓展新业务领域,实施事务所多元化战略发展;构建与国际事务所的战略合作关系,“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京都天华在发展过程中,迈过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在掌舵京都天华发展的13年历程中,每一次跨越、每一点进步,无不倾注着主任会计师徐华的心血;无不蕴含着他为积极探索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而破浪扬帆的精神。
执业质量第一
1998年,北京会计师事务所、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改制,徐华担任主任会计师一职,而且一干就是13年。徐华说,传承的精神对京都天华很重要,现在京都天华的文化是融合了以往两家事务所内涵的结果。这种传承,为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对京都天华引入新的经营理念、设置新的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从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国际事务所发展历程和对我国注会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徐华认识到当前正处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时期,而事务所基本也处于一个需要规模化发展的初步阶段。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内涵式做强发展,也就是注重内部建设内部规范,即———按照行业的规律办事务所,按照行业应有的品质建设事务所。
“规模做大”与“内涵做强”应该协同发展,而且更加注重内涵做强发展。在此基础上,徐华对全所提出了“事务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执业质量”上的要求,经过多次探讨,京都最终确定了“以质量控制制度保证执业质量,以专业标准制度保证执业标准,以培训制度保证执业能力;质量控制制度指导专业标准制度,以培训制度体系落实质量控制制度和专业标准制度”的事务所执业质量控制建设思路。
为确保这一思路的有效落实,在徐华的提议下,京都设置了质量控制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委员会,负责业务承接的风险控制、重大分歧的沟通与解决等。同时,建立了质量控制部和专业标准部,负责具体的制度、标准的制定及执业质量的检查。
严格的执业质量管控,为事务所执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事务所执业水平的提出,也使其行业声誉名声鹊起。
京都天华的优良执业质量不仅在广大的客户群中得到广泛的赞誉,也在行业内受到普遍的认同,致使行业内众多兄弟事务所提出与京都天华合并的意向。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徐华没有选择盲目扩张、一味做大,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执业质量才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根本”,提出“执业质量控制:一个标准、一个体系、重要业务全过程监控”的事务所发展基本原则。时至今日,这一原则已被众多事务所认同,京都天华也已经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上海、广东、吉林等国内网络体系。
在这一网络体系内的每一个单位,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品质相同,执行相同的专业标准,受相同质量控制体系的监督。这对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京都天华的品牌忠诚度,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实施多元化战略发展
2010年8月,在中注协组织的注册会计师新业务论坛上,徐华坐在会场的一隅,专心致志地记着笔记。从全国注会行业开始推广新业务起,徐华已然开始总结和思考属于京都天华的多元化发展路线图。
秉承京都天华“执业质量是事务所发展的根基”的理念,徐华认为新业务领域的开拓,一定要以夯实新业务的执业质量为第一步。因此,在深入分析了京都天华的现有知识资源、业务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优势后,徐华提出了优先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相关业务的指导思想,并组织成立了若干项目小组,逐步建立或持续完善了有关创新业务的专业标准,包括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国际业务、其他特殊行业(如医院、高校、非盈利组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