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时代的到来,恐怕所有即将或者已经在职场上奔波冲杀的人都会有所感受。一次有幸和薛云奎先生在一起,当谈到视野网站时,他告诉我,在线人数最多的往往是CPA考试前后,而社区最热门的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论坛和信息。是啊,想想招聘广告上"CICPA is a must and AA preferred"之类的字眼,某些报纸上对一些所谓"金领"资格证书的宣传,校园内各种证书辅导班的广告横幅,朋友桌前厚厚一叠XX师考试指定教材,潮流之下,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自己"据说CPA考出后很值钱,不过律师也很热,天哪,不管怎样,明天我是不是也该考个证书了??
然而,对自己生涯有所规划的人和职业经理人决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也许也会去考证,但他们的思考却不是简简单单地适应或追随潮流,正如记者作新闻报道时提出的问题一样,他们有自己5W的私家备忘录:
Who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这样的我适合朝哪一个职业发展)
不同于庄子梦蝶之类的哲学思考,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据自我评估而作出职业方向的选择,如此大的课题,很难用区区成百上千的字来概括,好在本文只是聚焦于职业考试,所以可以择要作些相关介绍。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其他的活动,勿庸置疑,职业生涯的选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把它作为考虑是否考证考什么证甚至所有职业规划的起点。
首先要判断自己的个性与性情,举例而言,有人外向适合沟通交流,有人却爱好研究和书面工作,有人适合作领导者,而有人却倾向于技术类的工作。我曾经和某全球知名企业中国总部的税务部经理探讨过这一问题,他将中高层管理工作分成两类,一类是team leader,即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另一类是individual ntributor,可以翻译成幕后技术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员工自身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好将来成长的方向。否则爱好沟通和影响他人的人未必能埋头于数字分析技术研究,而一个擅长课题的人却未必能组织领导好自己的部门。
职业刚刚起步时或许对自身究竟适合哪一类工作并没有很深的感受,但随着经验的累计,就有必要时时反省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踏在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正轨上。我在五大的一些老同事,固然许多仍旧在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发展,但也有不少转业作了销售经理、资深猎头甚至索性自己开了公司。就我的了解,往往这些转业的兄弟姐妹在作出决策之前,都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结合,而且现在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热情。
"天生我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不同的,合理充分地利用这点,对于未来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在财会领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眼下的考证热中,经常有一些人,其中大多是学生,他们对自己将来往往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只是跟着宣传追波逐流。不错,考出证书的确对于就业有一定帮助,但在没有明白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胡乱地跟风往往会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前两天跟一位人事经理一起喝下午茶,他说前些日子人事行政和销售部招收几名应届毕业生,六个人中有四个考出了注会或是其中的几门单科证书,可专业又不是财经类的,问了她们,据说是也并不喜欢做会计,但学校里大多数人都在考,也就跟着考了。如果是真话,我实在为她们考证耗去的时光而痛心。
眼下形形色色的证书很多,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却未必都适合,兼之有些过火的广告宣传媒体造势,难免有误导的嫌疑,所以有必要仔细衡量一下自己的性格和长处,判断职场的发展方向,才能决定是否选择考证以及考什么证。半年前某周刊报道有名在校生正准备某洋注册会计师证书,并自信以此毕业后可获二十乃至三十万的年薪,那就是明显的例证了。我一个朋友在外企做FM,手下一名手持洋会计证的员工,已然有多年工作经验,至今年薪未过十万。虽然只是一个例子,但职业薪金的发展,决不是简简单单凭一张证书就能搞定的,这个误区,千万要留意。我以为,与其将精力集中于行业年薪的揣摩,倒不如选准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路。
Why (为什么要考?)
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后,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考什么证。在我看来,能力之于证书更为重要。我在论坛职业规划版面上曾经写过几百字这方面的观点,结合的是个人经历,当然会侧重在财务管理上,现择之如下:
职场利器,简单的说就是能力二字。内涵实在太多,以我个人的体验:
1、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对市场的变动趋势的掌握,职场沟通能力(具体甚至可以到着装餐桌的礼仪);
2、上下级之间的说服管理能力,面对关键问题的及时判断,时间管理,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3、当然自己的专业技能必须要熟练而非仅仅限于书面知识,以及流利的英语口语,规范的书面英语报告,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比如EXCEL的宏,AESS等等);
4、开放、健康而年轻的心态也很重要。常常见到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增长知识方面太过懈怠,往往认为只要掌握一种技能就可以安逸一生了,而不愿意主动学习市场、销售、生产人力等其他部门的知识,长此以往是有被淘汰的风险的;
5、最重要的一点,对自己对职业的规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孔夫子有"君子不患无位,患无以立"的观点,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担心没有职位,他担心的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作好这个职位。我一直很喜欢引用吴士宏的例子。事实上,并不是象现在围城外的人想象的那样,有了注会证就能进事务所或是得到高薪,关键还是在于能力的培养。五大招人时,是否CPA并不重要,因为公司会提供培训和假期给你条件准备考试,而能力的培养却是长期的。我所认识的许多跨国公司的财务经理乃至财务总监,有好多都是没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但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和全局把握能力,却常使人钦佩不已。
那么,就不用考试了吗?决不是。
在弄清自己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考试学习(其实侧重点在于利用考试这一形式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一些以前并不了解的知识,那是绝对有益的。或者在进入一个以前并不相关行业之前先通过其专业考试,一方面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为自己添加机会和筹码,实在是不错的选择。我的一些MBA同学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和证书改变自己的职场方向,效果也的确很好。
前几天,在网站上遇到一位向我咨询的朋友,已经有了会计师证,现在又想考注册会计师,我的第一判断是她想跳槽去事务所。因为懂行的都明白,其实会计师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覆盖的知识点有极大的重复性,如果还是在企业,那么考完证书在能力上几乎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但后来了解到,她的学习动力却来源于想提高自己的总体能力,我一方面为她的上进心而感动(谁都知道CPA考试的通过率吧),另一方面,从实际效用出发,建议她不妨进修外语和电脑能力,为将来国企的变革做好准备。
所以,在准备考试前,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考,真的对我有帮助吗?效用真的那么大吗?
What (考什么?)
即便同样是财务类方向,也有土CPA洋CPA,RTA,以及评估师等等,在这里不想谈AA与CGA哪一项更有市场价值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网。总体来说,要把握好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平时多关心一些时事新闻,国际趋势,就能大致地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了解。举例来说,我三四年前就大力向几位死党推荐税务方面的发展,因为我国税制相对国外实在不够完善,根据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机会的通用原理,由于WTO等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可以想象未来企业和个人税务代理会大有可为,如果财税知识与相关法律相结合,那将更是紧俏的复合型人才。最近人民日报大力推进税务代理制度的文章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再举一个例子,五年前,我还在做审计时,好多同事和我都发现一些ERP软件像SAP、ORACLE、JDEDWARD提供报表数据的功能非常强,可是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却很难在审计方面得到验证,当时和朋友闲聊就提到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兴起,就很得意于当时的先知先觉。
我曾在论坛上提到卖盗版光盘的人都在读CPA,原意是想说明当一种考试变得非常"通俗"时,它的市场价值就不会象旁人想象的那样高,又有朋友用股市上的原理来补充证明,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对别人的傲慢。
总之,要有全局观和洞察力,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当前工作学习范围的小圈子里,要多实践多思考,作时刻有准备的人,走在别人前面才是高手。老是跟在别人或是报纸媒体的后面补课,是不是缺乏了一点创新力?一笑。